秋老蛩吟急,天寒夜气清。一庭凤露静无声。不道月痕斜转、已三更。
宝鼎香将烬,檐花影渐横。罗衾如水悄寒生。闲把迢迢莲漏、数分明。
南歌子
秋天已经老去,蟋蟀在叫得急促而急切,天冷得清冷如水,一庭院中静寂得连凤露也无声。不说月亮的残痕斜斜地转动,已经三更了。
宝鼎里的香将要燃尽,檐下的梅花的影子渐渐横卧下来。罗衾就像流水一样清凉,悄悄地感到寒意。我闲来无事,把迢迢的莲漏数清楚。
注释:
- 南歌子:词牌名,又名“秋宵月下”等。此调以咏人春睡初醒、月夜独坐的情景为常见内容。
- 蛩(qióng)吟:蟋蟀叫声。
- 天寒:天气寒冷。
- 凤露:露珠,这里指井中的水。
- 三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五更,三更是第三更。
- 宝鼎:古时一种铜制炉器,用于烧香。
- 烬(jìn):燃烧后剩下的灰烬。
- 檐花:屋檐上的花朵。
- 罗衾(qīn):丝织品制成的被子。
- 遥:远。
- 迢迢:漫长的样子。
赏析:
《南歌子》是宋代诗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写秋夜怀人的情思,抒发了孤寂寂寞的苦闷心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深秋的夜晚,作者独自坐在院子里,静静地欣赏着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霜花。此时,她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然而,她却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度过这个漫长的夜晚。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让她感到心酸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