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晚来收。绿柳梢头挂玉钩。几度欲拈团扇子,悠悠。数点流萤度小楼。
回首乍惊秋。深院凉生看女牛。乞巧穿针无意绪,添愁。倚遍栏杆不自由。

《南乡子·七夕》是南宋诗人吴文英的一首词。

诗词原文
细雨晚来收,绿柳梢头挂玉钩。几度欲拈团扇子,悠悠。数点流萤度小楼。
回首乍惊秋,深院凉生看女牛。乞巧穿针无意绪,添愁、倚遍栏杆不自由。


注释

  • 细雨晚来收:傍晚时分,细雨逐渐停止。
  • 绿柳梢头挂玉钩:形容柳枝在细雨中显得格外清新,像挂着玉制的弯钩一般。
  • 几度欲拈团扇子:多次想要用团扇轻轻掩面以避暑。
  • 悠悠:形容时间过得很慢或心情悠然自得。
  • 数点流萤度小楼:夜晚的萤火虫在楼前飞舞,如同点点星光。
  • 回首乍惊秋:突然之间回头望向秋天的景象,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深院凉生看女牛:在深深的院子里,看到女牛(可能是指织布机),感受到凉爽的气息。
  • 乞巧穿针无意绪:乞巧节时,人们通过穿针引线的方式祈求心灵手巧,但此时却无心于此,感到无趣或烦躁。
  • 添愁:增添忧愁。
  • 倚遍栏杆不自由:长时间地倚着栏杆,感受不到自由。

赏析

此词是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词作。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庆祝牛郎织女的相会。这首词描述了七夕节夜晚的氛围和作者的感受。

第一层,“细雨晚来收”: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细雨开始停歇的画面。这里的“收”字,形象地表达了雨水从天空中慢慢降落到地面的过程,给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感觉。

第二层,“绿柳梢头挂玉钩”:这句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美丽景色。绿色的柳叶在细雨中显得更加鲜活,就像挂在柳树梢头的玉钩一样,既美丽又充满生机。

第三层,“几度欲拈团扇子”:这里表达了作者曾经尝试用团扇遮挡夏日的炎热,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因为天气依然很热。这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第四层,“流萤度小楼”:夜晚的景色被描绘得如诗如画,萤火虫在月光下飞舞,为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第五层,“回首乍惊秋”:突然之间回头望向秋天的景象,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这里的“乍惊秋”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到来的惊喜和兴奋,但也夹杂了一些莫名的忧伤和惆怅。

第六层,“深院凉生看女牛”:在深深的院子里,看到女牛(可能是指织布机)在凉爽的空气中转动,感受到了秋天的丰收和喜悦。这里的“凉生”一词,既形容了秋天的凉爽,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七层,“乞巧穿针无意绪”:乞巧节时,人们通过穿针引线的方式祈求心灵手巧,但此时却无心于此,感到无趣或烦躁。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乞巧节习俗的淡然态度和内心的矛盾情感。

第八层,“倚遍栏杆不自由”:长时间地倚着栏杆,感受不到自由。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束缚和限制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全词通过对七夕节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束缚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