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凤
相见欢 年时小立苔茵。燕依人。记得柳花如雪,正残春。砧声急。虫声咽。忍教闻。又是梧桐深院,月黄昏。 注释: 1. 年时:每年这个时候。 2. 小立:小心地站立。 3. 苔茵:苔藓覆盖的地面。 4. 燕依人:燕子依恋人。 5. 柳花:柳树的花朵,像雪一般洁白。 6. 正残春:正当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7. 砧声:捣衣时发出的砧石声音。 8. 忍教:怎能忍受。 9. 又是:再次是。 10.
【注释】: 斜日半帘飞絮。--夕阳的余晖透过帘隙,飘动着柳絮。 昨夜小楼风雨。--昨夜里,小楼上下都刮起了风雨。 栏外不胜情。晚凉生。--从栏杆外看,不胜伤感。晚风吹来,更添了几分凄凉。 芳草绿迷归路。门掩落花无数。春梦不分明。恨啼莺。--那绿色的芳草地,让人分不清哪是归家的小路,那重重的落花门扉又有多少故事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这春夜的啼莺,似乎也在为别离的人儿而忧伤、而悲泣。 赏析:
《少年游》 淡扫娥眉,轻盘螺髻,妆罢更涂黄。云母屏前,水精帘底,荷气杂衣香。 晚来放艇波心去,独自觅清凉。笑摘青莲,故惊女伴,隔水打鸳鸯。 注释: 1. 淡扫娥眉:轻轻描画眉毛。娥眉,古代女子的眉毛细而弯曲。 2. 轻盘螺髻:轻轻盘绕在发髻上。螺髻,古代女子的发髻形状像螺旋。 3. 妆罢更涂黄:化妆完毕,再涂抹胭脂。更,更加。 4. 云母屏前:云母屏风前面。云母,一种矿物,质地细腻光滑。 5.
注释: 1. 纤手分来点鬓疏:用纤细的手指把茉莉花分给鬓发稀疏的女子。 2. 星星如玉复如珠:形容茉莉花瓣晶莹剔透、像星星一样闪耀,又像珍珠一样美丽。 3. 团扇梦回新雨后:用“团扇”这个典故,表示女子在雨后醒来,思绪缠绵,仿佛回到了过去与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4. 绿窗人浴晚凉初:绿窗外的人沐浴着凉爽的晚风,刚刚结束一天的劳作。 5. 小廊风透碧纱橱:小廊上吹过清凉的微风
菩萨蛮 华堂宴罢笙歌歇。夜深香袅炉烟碧。酒醒小屏风。烛花相对红。 玉钗金翠钿。柳叶双蛾浅。日午未成妆。绣裙双凤凰。 注释:华堂宴会结束,笙歌也停歇了。夜晚已经很深,炉中的烟雾缭绕,显得格外清新。酒后醒来,看到小屏风上,烛花与红色的烛焰相互映衬着,显得分外艳丽。我戴着玉钗和金翠钿,柳叶形状的双蛾微微弯曲,浅浅的妆容。正午时分,还没有来得及化妆,就已经到了下午,我的绣裙上有双凤凰图案。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此诗为一首闺怨词,上片描写女子在帘幕半卷、风已停息的庭院,云鬓慵整,罗袜轻移,行于石阶之上;下片写女子在人静之后,日午时分,听到鸟啼花影,更添寂寞之感。全词以景起兴,借景生情,委婉细腻地表现了一位思妇的寂寞心情与无限愁苦。 【答案】 ①绿窗:绿色的窗户。②云鬓:指女子梳着高耸入云的云朵般的发髻。③罗袜:用丝织成的袜子。④日午:中午的时候。⑤鸟啼:鸟鸣。⑥花影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骢马东风立” - 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色,马匹在东风中站立,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2. “有丹青、公然留住,小年颜色” - 通过使用丹青(绘画或书法)来留住时间,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避免的。 3. “闲把生绡重展处,脉脉自怜陈迹” - 形容在空闲时重新展开生绡纸,并对自己过去的事迹感到怀念。 4. “回首忆、玉堂瑶席” - 回忆过去在玉堂和瑶席上的辉煌时刻。 5.
《媚香楼歌》,清代诗人孙云凤所作,以秦淮河畔春日景色为背景,细腻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画。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秦淮烟月板桥春”:描述了春天在秦淮河畔的景象,烟和月亮交织在一起,映照在板桥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 2. “宿粉残脂腻水滨”:宿粉指的是女子的妆容,残脂则形容女子肌肤的娇嫩,腻水滨则描绘出女子们聚集在河边的生动场景。 3. “翠黛红裙竞妆裹”
【解析】 题干“赏析”即对诗词内容、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构、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入手。 本词上片写春暮时闺怨之情。起句以“一枕梨云”点明时令,暗示人已倦于春事。“春梦模糊”,指春光之短暂易逝;“又被啼莺妒”,既指春花之繁丽难当,也暗示人有春梦难成之感。“髻子半偏无意绪”,是说女子梳妆打扮完毕,却无心绪去赴约;“金炉慵把沉檀炷”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学生注意“点”字的写法。 【答案】 译文:扇子怕轻罗透风,卷起窗帘渐觉秋风冷清。小庭无人,疏柳笼罩烟霭暝色朦胧。点点流萤飞过庭院,入户却难停息不定。 栏干重重凭栏久望,风声月影还是当年旧境。注释:轻罗:轻薄的丝织品,指纱罗。暝(míng) :昏暗,这里用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