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
客舟 沧江落日动,宿鸟归故山。 托巢在高木,朝去夕必还。 注释: - 沧江:即长江,因水色苍苍而得名。 - 落日:太阳落山时的景象。 - 宿鸟:夜晚栖息的鸟儿。 - 归故山:回到了自己出生或者居住的地方。 - 托巢:筑巢。 - 高木:指高大的树木。 - 朝去夕必还:早上离开傍晚必定返回。 -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在长江边的小船上,看着夕阳西下,一群鸟儿飞向远方的大山
注释: 陈蔡旱:陈地和蔡地遭受旱灾。 万顷无寸苗:形容土地干旱,没有生长出任何植物。 旱气白于水:形容旱情严重,连水都变成了白色。 桑叶虫蚀尽:形容桑树的叶子被虫子吃光了。 蚕未三眠起:蚕还没有完成三次蜕皮,就开始吐丝了。 挽舟如挽山:比喻困难重重,难以克服。 何缘出泥滓:如何能够脱离困境,走出泥潭。 滞冤何足言:受冤屈的百姓不值得一提。 耕夫将饿死:农民因为干旱饿死在田里。 赏析:
寄题辰州沅阳馆 张侯守辰溪,作馆清溪上。 峻趾拥崇冈,跋海鳌足壮。 石嶝盘山回,游人出屏障。 林壑互蔽亏,昏明各异状。 辰溪俯洞夷,登临少佳况。 不知自何人,于此废真赏。 洼池失蛟龙,破屋藏魍魉。 如持万黄金,弃之在污壤。 张侯一芟扫,耳目复清旷。 坤倪伏诙谲,闪倏见气象。 素壁照清秋,檐牙屹相望。 啼鸟共徘徊,飞云自来往。 携樽听鸣泉,便可倾佳酿。 烟披舞袖润,谷应歌声响。 客醉未容归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历清凉寺时的景色和感受的诗。以下是对每句诗句的逐层解读: 1. 游清凉寺 - 注释:“游览”或“参观”,指的是作者游览了清凉寺。 2. 野思不可收 - 注释:“野思”可能是指作者在野外时产生的思绪,而“不可收”则形容这些思绪难以完全停止。 3. 瞥若孤云生 - 注释:“瞥(piē)”意味着一瞥之间,“孤云生”形容景象中仿佛有孤独的云朵出现。 4. 船头插芳草 - 注释
戍邕州 兵符下西州,将军催部伍。 鸣锣张大旗,早发邕州戍。 家家送出城,走哭遮行路。 邕州万里馀,北人那可去。 毒草见人摇,雄虺大如树。 二月瘴烟发,薰蒸剧甑釜。 病者如倒林,十才起四五。 偶有脱死归,扶杖皆病偻。 逃生既不暇,安能捕寇虏。 跳踊一蛮来,取之易攫鼠。 顾彼有土人,挥金可召募。 狃练得精卒,亦足为爪距。 妻儿蓄里闾,于心必爱护。 较之勇怯间,相去犹豚虎。 一朝有缓急,伸缩用臂股。
注释: 入采石:进入采石矶。 始饮秦淮水,已湔京洛缨:第一次喝到秦淮河的水,洗去了京洛(指洛阳)的灰尘。 自嫌尘土迹,恐污江山清:自己嫌弃身上沾有尘土,怕玷污了江山的清丽。 太虚淡秋影,霜物尤疏明:广阔的天空显得格外空阔,秋天的景象尤其清晰。 拟问白云公,贳此秋岩耕:想请教白云公,在这里耕地耕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初春来到金陵(今南京市)
这首诗出自《夜半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五言,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夜半:指深夜,这里指夜晚。 高车:高大的车,这里指贵族、官员的车马。 始停轮:停下车轮,停止出行。 白日苦不没:白天辛苦地劳作而不得休息。 役死:被劳役致死。 天下人:指整个社会。 黄金埋九地:黄金被埋在地下,象征着财富的流失。 家家:家家户户,泛指所有的家庭。 恶贱贫
诗句 - 记梦:记录梦境。 - 赤城老仙翁:赤城,地名,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老仙翁,指仙人。 - 面发日月华:形容容颜如同日月般辉煌。 - 独立石岩下:形容在岩石上独自站立。 - 手把蟠桃花:手拿蟠桃树的果实。 - 碧简文:绿色的简牍文字。 - 奇篆蟠丹砂:奇异的篆刻和神奇的丹砂。 - 读之不可晓:阅读这些文字后,感到难以理解。 - 翻身淩紫霞:翻身跃起,凌驾于紫色的云霞之上。 译文
【注释】: 1. 寒风怒蓬勃,排户入吾室。 - "寒风怒蓬勃":形容寒风猛烈,如同愤怒的野兽一样咆哮。 - "排户入吾室":冷风如同闯入房间一样,直冲而来。 2. 沙灰涨天黑,白日赤黄色。 - "沙灰涨天黑":沙尘飞扬,天色昏暗如黑夜。 - "白日赤黄色":白天阳光虽然明亮,但是天空被灰尘遮蔽,呈现出赤黄色的光芒。 3. 捉衣拥肩坐,心脾寒憀慄。 - "捉衣拥肩坐":用手抓住衣服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汴河的漕运,即通过运河将粮食从南方运输到京城。诗中通过对汴河漕运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生问题。 诗句: - 朝漕百舟金,暮漕百舟粟。 - 注释:早上漕运的船只装满了黄金,晚上漕运的船只装满了粮食。 - 一岁漕几舟,京师犹不足。 - 注释:一年漕运的船只有多少艘,而京城的粮食仍然不够用。 - 此河百馀年,此舟日往复。 - 注释:这条河已经存在了上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