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妙道禅人求赞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这村僧,无明大。”描述了这个村民和尚的特点,即他内心充满无知与偏见。这里的“无明”指的是缺乏智慧或理解力,而“大”则表示他的心胸或性格非常狭隘。 第二句“少柔和,多褊隘。”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和尚的性格特点。他性格暴躁、易怒,容易与人发生争执。 第三句“爱骂人,舌头快
【注释】 如本:即“若本”,意为如果本来、如果本身。 禅人:僧人,这里指诗人。 真兮妄兮两孤:真与假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并无联系。 作对待兮偏枯:做对立的事物,彼此互不相容。 水凌虚而风静兮月非无:水是空虚的(凌虚,指空虚),所以它能够平静下来;月亮虽然明亮,但并不存在(风静,是说月亮没有实体)。 即妄即真兮毒药与醍醐:既然有真假之分,那就如同毒药和美酒一样,不能混淆看待。 到此谁人识得渠
【注释】 守净禅人求赞 —— 守净禅师向人们求诗以赞颂他。 嗔恚痴未除,心意识颠倒。 —— 嗔恚(发怒怨恨)和痴迷还没有消除,心思意念杂乱无章。 谈禅信口开,舌头胡乱扫。 —— 谈论佛法时没有把握,随口乱说一通,舌头随意扫动。 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 施舍你的那些人不是真正的福田,供养你的那些人将堕入三恶道。 个是云门村僧,即非杜撰长老。 —— 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位云门村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句的大意,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赏析。 “佛祖有密语”:佛教中有密宗之说,认为真言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因此,僧人要严守口禁,不得泄露。“有说即不密”:佛教认为,只有说出秘密才能得到解脱,所以僧人严守口禁,不得泄露。“密禅画吾真,密意已漏泄”,僧人严守口禁,但是密禅却能画出自己的真面目
【译文】 萧索的山风吹落着树叶,有取有舍。 藞藞、苴苴、无真无假。 客人来了必须看管,贼人来了必须打他。 一条竹篦在天上天下任凭你打价。 背触当锋,任人酬价。 咄哉村僧,少说大话。 龟年收取挂高堂,从他赞叹从他骂。 【注释】 (1)萧洒:指风吹落叶的样子。 (2)藞藞:一种草名。苴苴:亦作“苴苴”,一种草名,这里形容草叶茂盛。 (3)贼来须打:指强盗来到时要加以防范和打击。 (4)一条竹篦
注释: 藞苴全似川僧,萧洒浑如浙客。 藞苴是草名,全似川僧是指草的形状像四川的和尚,萧洒浑如浙客是指草的姿态像浙江的客人一样潇洒。 偏向情未生时,拈出报慈一隔。 情未生时,是指情感尚未发生时,拈出报慈一隔是指从中拈出一种境界叫做“报慈”,也就是禅宗中的“佛性”。 尊性不定,莫可窥测。 尊性不定,是指禅师的性格不固定,莫可窥测是指禅师的性格深不可测。 见小时嫌蟭螟眼太宽,见大时谓太虚空忒窄。
【注释】 “这无状”:这里指法宝禅人的举止行为。 “世间稀”:世间少有。 “住佛屋”:住在佛寺里修行。 “著佛衣”:穿着佛教的袈裟。 “噇(zhōu)佛饭”:吃斋饭。 “说佛非”:说佛法不是这样。 “多忿怒”:性情暴躁。 “少慈悲”:心地不仁慈。 “画得似差毫氂”:佛像画得不太像。 “宝禅者应自知”:真正懂得佛法的人自己应该清楚。 【赏析】 此诗以讥刺的口吻,对一位自称是“宝禅人”的僧人进行批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临济烧黄檗禅版,香严哭沩山拄杖。 注释:临济大师焚烧了黄檗寺的禅版,香严大师哭泣着离开了沩山寺的木杖。 2. 云门村叟效颦,颦也作这般伎俩。 注释:云门村的老人模仿颦笑,但做得如此拙劣。 3. 咄。 注释:啊! 4. 传来铁钵盛猫饭,磨衲袈裟入墨盆。 注释:从祖翁那里传来的铁钵里装着猫饭,磨衲僧的袈裟被放进了墨水盆中。 5.
这首诗的原文是: 虚空里揣出骨,闪电中作窟。 有问妙喜家风,此外更无别物。 注释如下: - 虚空里揣出骨:虚空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观念,即一切都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实体。揣出骨在这里比喻了禅宗的顿悟法门,即通过直接体验和领悟,而非经由文字或理论推导,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 闪电中作窟:闪电是一种瞬间产生的强大能量现象,它象征着佛教中的“一念”或者“瞬间”
悟本禅师求赞 1. 注释:悟本禅师(悟本禅师:指悟性极高的僧侣,禅宗的修行者)。 2. 译文:一千七百个愚痴的僧人围绕着这位无明的导师。 3.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悟本禅师的形象与性格。他虽然外表看起来憨厚、笨拙,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和慈悲。这种形象使得读者对他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 二、注释: 1. 细腻浑没一星儿:细致入微,毫无瑕疵。 2. 粗糙却有七八斗:粗犷而有力,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