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守卓
曹山向火因缘日照寒潭明更明 注释:曹山在向火,是因为阳光照耀着它。太阳的光辉照在寒冷的潭水中,显得更加明亮。 日照寒潭明更明,寥寥虎啸清风生 注释:太阳的光辉照在寒冷的潭水中,显得更加明亮。远处传来阵阵虎啸声,使得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 寰中阃外应须辨,白玉盘盛铁眼睛 注释:在这广阔的世界中,无论是边疆还是内地,都应该有所分辨。就像这白玉盘子里盛满了铁石一样。 曹山老,曹山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题要求赏析“除夜”一诗。“除夜”,指除夕之夜。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表达了诗人辞旧迎新之际的所思所想
【注释】 世尊:佛,指释迦牟尼佛。拈花:相传在古印度,佛陀曾以一花示人,表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般若波罗蜜多心要。迦叶:佛门弟子。世尊拈花,是示迦叶。不落宫商(音shang),即没有音乐的旋律。古洞风清:山中幽静。寒潭月皎:月光皎洁。报公知:告诉你们知道。融峰最好音声鸟:指杜鹃。融峰:地名,位于浙江天台县西北,相传为晋代高僧慧理隐居地。 【译文】 世尊拈起一朵花
日面佛,月面佛,大海波翻,须弥突兀。 - 这两句诗描述的是佛教中的“日面佛”和“月面佛”,象征着光明和智慧。大海波翻,须弥突兀则形象地描绘了宇宙的广阔无垠和神秘莫测。 磕破脑门,额头汗出。 - 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法的虔诚和坚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明眼衲僧未辨明,抬头好看冲天鹘。 - “明眼衲僧”指的是具有慧眼识破世间纷扰的僧侣,他们虽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情感、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大致梳理一遍,着重注意提示语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然后分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句写双塔的外形,“竞传垂手设三关”意为两座塔仿佛在比赛着要怎样地耸立着,以展示它们的威武,第二句写塔的外形,“又说常锋示一拳”
注释:谁管川途冻未开,笑持铁钵出山来。心花不落东君手,待把灵根火里栽。 译文:谁去关心路途是否冰冻?我带着铁钵下山来了。心中的花不落入东君主掌,等待在火中种植我的灵性之根。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首句“谁管川途冻未开”,意为谁去关注路途是否冰冻?作者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坚定决心,不畏艰难险阻。第二句“笑持铁钵出山来”,意为笑着拿着铁钵下山而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佛教诗,写佛祖的教诲:在火里生莲的世界里,世人是不知的;入世间,一定要做个男子汉。毗耶老汉如相扣,报道年来眼搭眵。 【答案】 译文:在火里生莲的世界里,世人是不知的;入世间一定要做个男子汉。毗耶老汉如相扣,报道年来眼搭眵。 注释:①诸方行化:到处宣扬佛法。 ②须是丈夫儿:必须是个男子汉。③毗耶:梵语Buddha的音译,意为“佛”、“佛陀”
逐句释义 1. 在在常参一宿觉: 这句中的“在”可能是一个错别字,正确的是“每”,表示“常常”。整句意为“我常常在这里过夜,彻夜不眠”。 2. 的的生缘非永嘉: “的的”可能是“的得”的错误书写,整句意为“我得到的缘分不是长久之计”。 3. 还我今朝却归去: “还我”意为“归还给我”,“今朝”指的是今天或当前的一天,“却”表示转折,“归去”即回去。整句意为“我今天回去”。 4.
注释 1. 食施何如法施均:比喻布施的平等。 2. 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意思是在集市上卖东西时,不要吝啬自己的容貌,要向顾客微笑致意,不要吝惜自己的美貌。 赏析: 这是一首劝人为善的小诗,作者借物咏情,以春色比喻人的美,以绿杨和青草比喻人的青春年少,以“擎盂好好”和“莫惜眉毛指向人”比喻人的善良和真诚。全诗语言通俗易懂,寓意深远
``` 寄徐师利 其二 迹在世途心了了,两全方显丈夫儿。 八风尽入遮那境,秘诀何劳问祖师。 注释: - 迹在世途心了了:迹在世间,心怀坦然。 - 两全方显丈夫儿:只有做到两全,才能真正显现出一个人的大丈夫本色。 - 八风尽入遮那境:形容佛法广大无边,如同八方之风都进入遮那(即佛教中的“法身如来”佛)的境界。 - 秘诀何劳问祖师:何必去请教那些已经掌握了秘密的祖师呢?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