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传报东门橐钥开”,意思是:传来消息东门打开,可以出城了。“传”是传达、报告的意思,“报”是禀告、告知的意思;“东门”是东面城门;“橐钥”是钥匙,指开启城门的机关。 “缓乘单骑陟层台”,意思是:慢慢骑着马登上高高的城墙。“缓乘”是慢慢地骑马;“单骑”是单独的一匹马;“陟”是登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我对青山倦着鞭 - 译文:我对那遥远的青山已经厌倦了。 - 关键词解释:倦着鞭,意味着对远方的山感到疲惫或厌倦,表达了一种对远方的无奈和疲倦之情。 2. 君垂白发赋归田 - 译文:你(诗人)已经长出了白色的头发,决定回到田野中去。 - 关键词解释:垂白发,描绘了诗人年岁已高的状态,而归田则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城市喧嚣的厌倦。 3.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从思想内容(主题、情感等)、艺术特色、手法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远怀”是第一句,点明诗题;“老亲独往京城日”,诗人的亲人独自前往京城,而自己只能留在家乡;“贱子复上西江槎”,诗人又踏上了西江上的小舟;“菽水暂虽离膝下,关河可奈渺天涯。”“菽水”指豆汤
南韶 皇恩旷荡被南陲,岭徼间关遂坦夷。 谕俗正询司马传,观风当见召公诗。 山厨和壳蒸粳稻,驿路含浆食荔枝。 故老不忘乡丈德,年年来祭曲江祠。 注释: 1. 南韶:指广东韶关一带。 2. 皇恩旷荡被南陲:皇帝的恩惠宽广深远,遍及南方边陲地区。 3. 岭徼间关遂坦夷:山脉之间的关口变得平坦。 4. 谕俗正询司马传:教导民俗,询问《尚书·牧誓》的记载。 5. 观风当见召公诗:观察风俗
注释: 过高邮有感(高邮,今江苏高邮县)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燬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译文: 离开高邮已经十六年了,拜访旧友只剩下四五人了。 世间的一切都是令人惊恐的虚幻景象,一时间触目所见都让人心伤神疲。 走过毁坏的宅院寻找遗址,对着东风流泪悼念逝去的老亲。 在怅惘和哀思中眺望着甓湖烟水
【注释】 1. 下蔡县:今安徽省凤阳县。 2. 传闻:听说,相传。 3. 古寿州:指现在的寿县城关。 4. 群岭坡陀围楚野:群山环绕着楚地的田野。 5. 十城环璅控淮流:有十座城环绕着淮河的支流。 6. 狐兔来游草木稠:狐狸兔子出来活动,草木长得又厚又密。 7. 八公山远暮生愁:八公山在凤阳东南,是楚国旧都,因屈原曾在此忧国忧民而闻名,所以此处借指怀才不遇的人。 【译文】 传说下蔡开新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下面是对每句的注释和赏析: 荆山: - 诗句一:“荆山有玉名天下,玉去山存县治幽。” 荆山(今湖北宜都市西北)盛产玉石,所以被称为“玉山”。玉石被开采后,山依然存在,但县城变得幽深宁静了。 - 关键词:“荆山”、“玉”、“县治幽” - 译文:荆山盛产玉石,因玉而闻名;但玉石采尽后,山依旧,县城却显得更加宁静。 译文: 荆山盛产玉石,闻名于世;但玉石采尽后,山依旧宁静
【译文】 湖边春天草萋萋,十五年前旧日题。 幸逢盛世建幕府,无计长策及青齐。 四月江城杨花过,公馆三更杜宇啼。 念子不眠增感慨,越山迢递水云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与陈教授的师生情和怀念之情。首联写诗人对陈教授的深深怀念,忆起十五年前在湖畔春日中,与陈教授共度的时光,那情景历历在目。第二联表达了自己未能为国尽忠,愧对陈教授的期望。第三联写到了陈教授在江边的住所,夜深人静时分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同时附上赏析: 1. 诗句释义: “八公草木晚离离”:描述八公山的草木在傍晚时分显得稀疏而零落。 “仿佛成人似设奇”:形容这些草木似乎被赋予了成人的形态,给人以奇异之感。 “老气逼云含雾雨”: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古老和沉重的气息。 “空青拔地镇淮夷”: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插入大地中的青色山峰,具有安定的力量。 “谢玄归奏平戎日”
【解析】 “舟次涂山拜禹王庙”是第一句,交代了作者的行程及目的。“尧舜深嗟浲水流”一句,点明题旨,即对古代圣王的敬仰。“力排汉泗归溟壑,威逐龙蛇出海陬”两句,赞颂禹王治水功绩。“胼胝竟能安万国,衣裳端合会诸侯”两句,赞颂禹王德政。“小臣再拜涂山下,瞻望馀光在上头”两句,抒发诗人感慨,表达对禹王功德的无限崇敬之情。 【答案】 舟次涂山拜禹王庙 尧舜深嗟浲水流,禹王专任八年忧。 力排汉泗归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