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年
译文 野鸟惊心,江花恨别,不堪重对春光。向来行处,巾屧此难忘。痛矣西州人去,到如今、空负林塘。闲寻罢,羊昙清泪,凄断不成行。 漫看斜照外,南鸿归尽,水远川长。正谁家横笛,吹遍山阳。况是清明时节,纸钱风、零乱垂杨。愁难说,歌残挽曲,蒿里是他乡。 注释 1. 野鸟惊心,江花恨别:指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色使作者感到伤感。 2. 不堪重对春光:指作者无法忍受再次面对这春意盎然的景象。 3. 巾屧此难忘
【解析】 本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柳梢青”是词牌名,“怀友人在白下”是题目。“日斜风细,叶叶轻帆”,写江南暮色中的景象:夕阳西沉,微风细细,轻帆飘荡。燕子来时,梅花落尽,人在江南。 【答案】 译文:江南春事闲闲地探问,夕阳西斜,微风细细,树叶片片轻轻飘动,像帆一样的轻飘飘的叶子。燕子飞来了。梅花已经凋落了。我正在江南。 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全词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暮景
【注释】 沧溟:大海。 海燕双栖回首处:海燕双双栖息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或故地。 蘼芜:即薇芜,一种野草。 “看垂杨”两句:杨柳依旧绿意盎然,可春天快要过去了。 丝更理:梳理着丝绸。 “纨再纴”三句:想当年她(指妻子)穿着精美的丝绸衣裳,绣有花纹。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借指自己的故乡。 江上不堪人正远:江上春光明媚,游人也渐行渐远。 天涯又春将歇:又到了春去夏来的时候。 剪征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出相关的要点,概括出答案即可。注意要抓住关键句来分析。“横竹吹残,江边画楼”意思是横竹吹完以后,江边有画楼。“沟水东西乱流”意思是沟水流向了东西两边。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临的时候,江边有画楼在吹笛,而沟水也从西向东乱流。这两句写春景,为下一句作铺垫,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译文: 秋风过后,花凋谢了,园中的花儿也落尽,只剩下满地的残叶和双鬟女在打扫。庭院里的水仙花开得正盛,散发出一种幽香,飘送在晴朗的水沼中。汉口的烟波浩渺,看不到岸,何况洛水又远又难到?想那洛水中的人,一定怕寒冷,依恋这个小亭子。 清晨,我为谁好?等待被褥上的香气已经消散,梳妆打扮得早一些。她下台阶时,一笑之间就摘下了一枝水仙,怜爱着她鬓边的香气缭绕。斜倚石栏相映,与镜中的自己相比不相上下
【诗词原文】 愁绝。难说。且徘徊。陌上残梅暗催。软香作团吹不开。红埃。那人儿正来。 疏雨忽飞烟渺渺。芳径杳。屧映青苔好。碎萍穿。鸥正眠。柳边。倩郎扶上船。 【注释】 1. 河传:一种曲调名,本为民间词调,后被广泛用于诗歌、歌曲、戏剧等文学形式中。“河”在这里指的是河流,象征着自然和生命的流动。 2. 愁绝:形容极度的忧愁。 3. 软香作团吹不开:意思是说香气柔和如团,难以吹散。 4. 红埃
【注释】 自白龙崖趋泸溪述所见:从白龙崖走到泸溪,述说所见。自,从。白龙崖,山名。泸溪,水名。 绝壁何嶙峋:高耸的山崖多么险峻曲折。 侧翠倚江岸:依傍着青翠的岸边。 云水一相映:云雾与江水相互映衬。 清辉朝屡换:清晨的阳光不断变化。 石非五丁凿:这石头不是由五丁力士开凿出来的。 嵌空乃百变:石头的洞穴是千姿百态的。 如梭了可{木郑}:像织布机上的梭子那样灵活多变。 似月魄始半
【赏析】 此词为作者于南宋初年在杭州任知州时所作。当时金兵南侵,宋室南渡,作者与许多文士一样,流寓江南,寄情山水,过着隐逸生活。本篇即是追忆去年重游西湖时的所见所感。 上片开头“天街灯火绣帘重”,以景语入题,写当年元宵节的盛况:灯如锦,街如织,帘幕重重,繁华热闹。“去年今日曾逢”一句,又以今昔对比的写法,把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斜蹴纤罗,相思暗通”,是说当年的她(指一位佳人)斜倚着罗衣
水调歌头·吴门酒家书事 晚雨飒初过,烟柳趁斜风。吴姬唤客何处,峰影在帘栊。竹下横阑几曲,罗袜半遮苔径,冷翠倚疏红。对酒竟须住,枕簟小楼东。 残阳里,云欲断,水连空。清歌一缕何似蘋叶藕花中。料得江边凉候,定有寻香冶伴,沿镜亚秋篷。更拟凌波去,两浆试随侬。 【注释】 水调歌头: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 吴门: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洒:洒落。 飒:风声。 烟柳:指垂柳的烟雾。 唤客
【诗句注释】 1. 红梅:梅花,常指腊梅。 2. 曲按江罗: 以“江”代指江南地区。 3. 蜀髻:古代女子的发式,这里指女子发髻。 4. 翠羽不愁春淡: 春天来了,但绿意未浓,所以不必担忧花的颜色变淡。 5. 四百峰头开处: 四百峰山峦的顶峰开始开放。 6. 认蛎粉、墙阴闲庭院: 在山墙的阴影里,可以看到闲散的庭院。 7. 冷脂数点: 梅花如雪般洁白,点缀在枝头。 8. 湘箔卷: 湘妃竹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