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闲探,日斜风细,叶叶轻帆。燕子来时,梅花落尽,人在江南。
晚来何处停骖。携手地、王孙旧谙。白下残钟,青溪远笛,今夜难堪。
【解析】
本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柳梢青”是词牌名,“怀友人在白下”是题目。“日斜风细,叶叶轻帆”,写江南暮色中的景象:夕阳西沉,微风细细,轻帆飘荡。燕子来时,梅花落尽,人在江南。
【答案】
译文:江南春事闲闲地探问,夕阳西斜,微风细细,树叶片片轻轻飘动,像帆一样的轻飘飘的叶子。燕子飞来了。梅花已经凋落了。我正在江南。
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全词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暮景,抒发羁旅之情和对朋友的思念,情意深长。
“柳梢青·怀友人在白下”是此词的小令,词牌为《柳梢青》。词人把江南的景色写得如诗如画,使人感到一种清新、明净的美感。首句写景,次句写人,三句写时间(傍晚),四句写动作(停骖)。
“燕儿飞来”“花儿落尽”两句,写景生动传神。“燕儿飞来”一句,从“日斜风细”而来,点明时节。此时正值春末夏初,春事将尽,夏日方临。燕子归来,报晓春去;花儿落尽,报晚夏来。“燕儿飞来,花儿落尽”,既是实写,又暗寓人事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花儿落尽”一句中,“落尽”二字用得极好,既写出了花儿的凋零,更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而夏天就要来临,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将要结束的惆怅心情,以及对自己即将离开江南的无奈之感。
词人又写江南暮色中的景象:“人在江南”。这是词的第三句。“人在江南”中的“人”字承上启下,由“燕儿飞来”“花儿落尽”而引出“人在江南”,既表明了时间,又表现了空间。“人在江南”中的“人”字是全词的中心词,它贯穿于全词,成为贯串起整首词的线索。“人在江南”一句中的“人”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即诗人自己;二是虚指,泛指那些在江南的人。这两句的意思是:燕子飞来了,花儿落尽了,我在江南。“人在江南”一句中的“人”字,既有实指又有虚指。从字面意义上看,诗人自己在江南;从深层意义上看,则是说那些在江南的人们。
“晚来何处停骖”,写游子之愁。“晚来”一句承接上文“人在江南”,“人”字有了新的含义,即诗人自己,同时也暗含着其他人——在江南的朋友们。“停骖”即停车,是说游子停下车来,在江边徘徊不定。这句中的“何处”两字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人在江南”,又将话题引向下文。“晚来何处停骖”一句中的“何”字承前启后,承接了“人在江南”,同时也暗含着游子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停骖”一句中的“停”字承接了前面的“燕儿飞来”,“花儿落尽”,同时暗含着游子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携手地”三句,写游子与友人离别的情景。“携手地”,指游子与友人一起走过的地方。“王孙旧谙”,是说游子与友人曾一同游玩过的地方。这里的“王孙”一词指的是贵族公子,这里是指游子的朋友。“旧谙”是旧日熟悉的环境。这句意思是说,游子和友人都熟悉那个地方。“王孙旧谙”一句中的“谙”字承接上文的“人在江南”,同时也暗含着游子的怀念之情。
写游子离别时的伤感。“白下残钟”,指金陵的古钟。“青溪远笛”,指秦淮河上的悠扬笛声。这两处都是金陵(今南京)的名胜古迹。“今夜难堪。”意为今天晚上难以忍受。“难”字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也是词人内心感情的体现。“难”字承上启下,承接了上面的“晚来何处停骖”,同时又暗含着游子内心的苦闷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