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用锡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盘根错节独恢恢: - 解释:形容树木的根基错综复杂,难以动摇。在这里比喻安司马(指唐代名将郭子仪)的政治基础深厚,稳固而不可动摇。 2. 两载需公保障才: - 解释:经过两年的治理和保障,国家才得以安宁。"公"在这里指的是安司马,表明他为国家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每为鞭长防远道: - 解释:每次出外执行任务,由于鞭长莫及,担心不能到达远方
牛眠欲卜几盘桓,劫火连天泪暗弹。 译文:牛眠(比喻人)想要占卜一下坟墓的安葬地,但劫火(火灾)连绵不断,让人泪水暗弹。 注释:牛眠(比喻人):这里指人死后希望安葬在何处的愿望。盘桓:徘徊,犹豫不决。劫火:火灾。 生有宝田传世在,死无石椁护身难。 译文:活着的时候有一块珍贵的田产可以传下去,但死后却无法用石头做成的棺材来保护自己。 注释:宝田:指宝贵的田地,比喻珍贵的东西或财富。传世:传下来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春节送神迎神的盛况,以及人们对神明的虔诚祈祷。 首句“阊阖鹓班玉笋联”,描述了神像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如同鹓(古代一种美丽的鸟)一样有序地排列着。玉笋指的是神像,而联则暗示了这些神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句描绘了神像的庄严和神圣。 第二句“如何诸佛亦朝天?”则是对第一句的提问,表达了对神明的敬畏之情。这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神灵的尊敬和信仰。
诗句:“蓬门寂寂久张罗,兀坐如僧奈老何!” 译文:我的家门寂寞了很久,我孤独地坐着像一位僧人一样无奈。 注释:1. 蓬门(péng mén):形容简陋的住所。2. 寂寂(jì jì):寂寞,冷清。3. 张罗(zhāng luó):忙碌,操劳。4. 兀坐(wù zuò):长时间坐着不活动。5. 如僧(rú sēng):如同和尚一般,形容生活单调或无所事事。6. 奈老何(nài lǎo fú)
【注释】 踆乌:指太阳。 老得馀闲庸是福,身能早退拙为媒:意思是说人老了,如果能够得到闲暇时间,就是幸福;如果能早些退休,就不必勉强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了。 剥复盈亏任去来:意思是事物有兴衰更替,盈亏变化,任凭它们去来,不去干预。 【赏析】 这首诗写人生晚景之愁苦,抒发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首联“叹老”,以日出日落比喻人的一生,用“岁月催”概括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注释】 竟:竟然 铁山:指代铜钱。 一文偿十百偿千,形容铁钱的面额大 度支:财政支出。 阿堵:指钱 六州:指代六州的铸币厂。 九府:指代九个州的铸币厂。通权:流通权。 却对泉刀一黯然:面对钱币的刀,感到惆怅。黯然:失意、沮丧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于货币贬值的愤慨之作。诗中的“一文偿十百偿千”,形象地描绘了当时铁钱的贬值现象。作者认为,当时的财政状况已经严重到了无法维持下去的地步
这首诗是颂扬安司马的德政,诗中的关键词有“阶前”、“春风”、“桃李”、“广厦”、“廉泉”、“月旦衡文”、“璆琳得士”和“青毡炙末光”。 首句“谁借阶前尺地扬”,意思是谁在台阶前的一尺土地上施展才能,这里指的是安司马。第二句“春风桃李遍公堂”,形容春天的桃花和李花开满了公堂,象征着安司马的恩泽遍及百姓,使得人民安居乐业。第三句“万间广厦罗冯铗”,用来形容安司马治理下的国家繁荣昌盛
正月三日即景 年华今日叶三阳,微雨初睛曙色光。 胜地谁游邛竹杖,名园仍守古柴桑。 衣冠揖让分甘赠,杯勺纵横索酒尝。 赢得老夫仍独坐,欲寻梅柳问东皇。 注释: 1. 年华今日叶三阳:指新年的阳光照耀下,树叶呈现出三种明亮的颜色。 2. 微雨初晴曙色光:微雨过后初晴,天空中的曙光显得明亮。 3. 胜地谁游邛竹杖:指在美丽的胜地中,谁还会手持邛竹制成的手杖游玩呢? 4. 名园仍守古柴桑
【解析】 此为送别诗。诗人与友人分别,有感于别离之苦和重逢的喜悦;同时感叹人世的无常。 【答案】 ①音书久已断文鳞——音信断绝,书信不通;文鳞:书信。②今日刀环幸再亲——今日能重聚了,多亏今天刀环上还挂着你(指我)的遗骨。③一十三年沉苦海——从我十五岁离开家乡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一直沉浮在痛苦的大海里。④二千馀里作劳薪——离家已经走两千多里路,辛苦如同做劳累的薪柴一样
【注释】 壬子生日二首:诗题下原缺作者,《全宋诗》据集中其他作品知为黄庭坚。壬子年,即公元1082年,黄庭坚53岁。二首,指此诗前四句为第一首,后六句为第二首。 六旬又(一作“又六旬”)长五年期:黄庭坚生于北宋神宗元豐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到壬子年正好60周岁,故称六十岁又五年为“六旬又五”。期,岁月。 两鬓星霜已似丝: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以两鬓如霜而著称,这里用“星霜”喻指两鬓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