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尔堪
点绛唇·丙子夏日村墅 作者:苏轼 注释:暖沙中长满了蒲草,凤池的水涨了碧绿的波纹。 翻译:温暖的沙子中长满了蒲草,凤池的水涨了绿色。晴天时,水面上泛起涟漪。 赏析: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元丰九年)夏季写的。当时他居住在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此词为《点绛唇》组诗之一,全词借景抒情,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词的上片写初夏之景,下片则以景结情。 首句“沙暖”二句
诗句原文 点绛唇 · 丙子夏日村墅 禾黍风清,乱山高下供凭吊。龙吟虎啸,绛灌由屠豹。 转眼兴亡,陵阙余残烧,谁能料,汉家遗庙,明月依然照。 翻译内容 在丙子年的一个夏天,我回到了故乡的小山村别墅。那里,稻田的风吹过,带着稻谷的清香。远处的山峦错落,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兴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站在村舍中远眺的景象。诗人通过“禾黍风清,乱山高下供凭吊”这两句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桃花”、“百和令”。双调,四十四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忆梦:怀念梦中的情景。 ③絮:柳絮,轻盈飘飞的物体。 ④相见:分别之后,不能见面。 ⑤寻处:寻找的地方。 ⑥但愿:希望。 ⑦一世:一生。 ⑧郎:对男子的美称。 ⑨住:居住。 【赏析】 《卜算子·忆梦》是南宋词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写了男女相思之情,通过梦境来表现。全词情感细腻婉转
【注释】: 丙子: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的干支纪年,即公元一一六二年。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锁窗寒”、“大酺”等。双调,六十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村墅:乡村别墅。 眉梢微见红潮印:指女子两眉微红,暗示有情事。 夜深低问,酿作分离恨:深夜里低声询问,为离别而愁苦。 翻悔当初,合了鸳鸯枕:后悔当初与情人睡在一起,像鸳鸯一样亲密无间。 孤另,欲通佳讯,人远天涯近
【注释】 消夏:消除暑热。藤床:用藤皮编成的床。茶涛:指喝茶时发出的波涛声,形容茶香。蠹巢:书蛀虫蛀坏的巢穴。曝卷:打开书籍晾晒。笺遣蝇墨阻挥毫:用苍蝇和墨汁阻挡书写、绘画。团扇:团扇形如团扇,古代妇女常用以扇风凉。 【赏析】 此词写夏日园居生活的乐趣,抒发闲适之情。上片先写在园中消夏之乐,下片再写因炎热而感到的烦恼。全词语言明白浅白,自然真切,富有真情实感
【注释】: 长昼方炎:长日当空,天气正热。 画梁归燕寻泥:屋梁上的燕子归来寻找栖息之所,这里比喻作者的亲人回到家乡。 桔槔(gē gào):水车,是灌溉工具。 苹花院:指庭院里盛开着苹花。 【赏析】: 《点绛唇·丙子夏日村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刻画了一幅夏景图;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词意境清远而幽雅,风格清新自然,有如“天籁之音”(刘熙载《艺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诗句中圈出关键性词语,还要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其意境。“生查子·和澹心”是一首词,上片描写花开花谢的无情景象;下片写离别之情。全词以花为引,抒写离愁别绪,语浅意深,情深婉转,感人至深。“花开别后枝,草满来时路
注释: 点绛唇 · 丙子夏日村墅 莲褪红衣,回塘雨盖藏鸂鶒。柳丝嫌直,故倩莺来织。 蒲戟青稠,点缀清溪色。方池黑,细鱼吞墨,道士鹅难得。 译文: 莲花瓣褪去红色衣裳,回塘的雨水像伞盖一样遮住了鸂鶒。柳树的枝条太直了,所以请黄莺来帮忙编织。 菖蒲的绿叶繁多,点缀在清澈的溪水中。方池的颜色是黑色的,细小的鱼儿吞食墨水,道士养鹅很难得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色的词作
【注释】 生查子:词牌名。和澹心:词题,即“和柳氏”。 柳枝:指柳树的枝条,这里借指女子。 薄幸:轻薄的女子。 杜牧风流在:指杜牧的风流韵事还在。 印口脂:涂口脂。 镜里:指镜子里的自己。 蕉心碎:像蕉心一样的心被雨滴打碎了。 【赏析】 《生查子》是唐教坊曲名。又名《玉楼春》、《乐游原词》。本篇为作者和柳氏之词,以男女离别之情为题材。全词语言浅白清新,意境幽美,情致婉约。 上片写女子与男子的离别
诗句解读: - 水痕新涨苔矶,杏花飞。 “水痕新涨”描述的是春天河水上涨,使得岸边的泥泞和苔藓被水流冲刷露出来的情景,“杏花飞”则描绘了杏花随着微风飘落的景象。 - 江岸蒲芽如箭,鲚鱼肥。 “江岸蒲芽如箭”指的是江边的蒲草发芽迅速生长,像是一支箭一样,“鲚鱼肥”则描述了鲚鱼因为春季捕食增多而显得特别肥美。 - 蝇头利,争无已,昨元非。 “蝇头利”可能是指蝇头小利(比喻微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