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鼎元
【译文】 凤山东南方的边境,有一片土地叫琅峤。 那地方靠近水路,山的后面与崇爻相连。 这里宽旷而且肥沃,气势也非常雄壮骁勇。 这个地方百年后,建邑也不需要斧砍。 最近因为险阻放弃,长满蓬蒿没有人居住。 利益所在不可放弃,番黎如果相招。 不能成为百姓的住处,会成为贼寇的巢穴。 荒远的地方不要去打听,啸聚藏匿鸱枭。 不如分汛弁为界,戒备一方遥。 行古屯田策,令彼伏莽消。 【注释】 1. 凤山
东宁大海荒,从古无人至。 这句诗描述了东宁大海的荒凉景象,自古以来就鲜有人涉足。通过使用“荒”字,诗人表达了对这片海域的陌生和未被开发的遗憾。 明末群盗窠,岛夷互窃踞。 这里指出了明朝末期海盗活动猖獗,岛屿上的夷族相互侵扰和占据。诗人通过描绘这一现象,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郑氏奄而有,蔓延为边忌。 这句话讲述了清朝时期,郑氏政权(郑成功)占领了台湾
这首诗是清朝时期的作品,作者可能是一位官员或者文人。诗中的“黄玉圃先生”应该是诗人的朋友或者上司。诗中描述了台湾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担忧。 诗句如下: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 内山有生番,可以渐而熟。 王化弃不收,犷悍若野鹿。 穿箐截人首,饰金夸其族。 自古以为常,近者乃更酷。 我民则何辜
【解析】 1. 本句是说,盛夏我将去,先生绣斧来。“盛夏”指夏天,这里借指夏天;“绣斧”,指绣花的斧头,这里指代黄玉圃先生。 2. “欲观君子化”的意思是想观赏君子的教化。 3. “以兹暂徘徊”的意思是暂且停留下来,徘徊不进。 4. “邂逅若畴昔”的意思是偶然遇到过去熟悉的人。 5. “雄谈何快哉”的意思是雄辩的谈话多么令人高兴啊。 6. “清风弥岛屿”的意思是清风弥漫在岛屿之间。 7.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 注释: 这首诗是诗人在东征归来后写给巡使黄玉圃先生的,表达了他对台湾的关注和对当地人民的同情。 番黎素无知,浑噩近太古。 注释: 这里的“番黎”指的是台湾人民,他们原本都是“素无知识”的,过着“浑噩”的生活,接近古代的状态。 只为巧伪引,讼争亦肆侮。 注释: 由于一些狡猾和虚伪的行为,导致了诉讼纠纷的增加
东宁大海荒,从古无人至。 明末群盗窠,岛夷互窃踞。 郑氏奄而有,蔓延为边忌。 我皇挞伐张,天威及魑魅。 遂使瘴疠乡,文物渐昌炽。 川原灵秀开,郁勃不可闭。 式廓惟日增,蹙缩非长计。 所当顺自然,疆理以时议。 勿因去岁乱,畏噎却饭喜
盛夏我将去,先生绣斧来。 欲观君子化,以兹暂徘徊。 邂逅若畴昔,雄谈何快哉。 清风弥岛屿,百辟式丰裁。 其如困羽檄,不待日追陪。 我今整归棹,过从无嫌猜。 所念经营者,先事去祸胎。 愿言一为别,幸无忽草莱
清福建漳浦人,字玉霖,一字云锦,号鹿洲。 蓝廷珍堂弟。 读书能文,熟悉闽浙沿海情形。 朱一贵起事时,从廷珍入台,襄助办理善后,主张垦辟台湾土地,谓若“废置空虚”,“即使内乱不生,寇自外来,将有日本、荷兰之患”。 雍正初,被召入京,与修《一统志》。 授广东普宁知县,被诬罢官。 事明,授广州知府,寻卒。 有《鹿洲集》、《平台纪略》等。 生卒年
清福建漳浦人,字玉霖,一字云锦,号鹿洲。 蓝廷珍堂弟。 读书能文,熟悉闽浙沿海情形。 朱一贵起事时,从廷珍入台,襄助办理善后,主张垦辟台湾土地,谓若“废置空虚”,“即使内乱不生,寇自外来,将有日本、荷兰之患”。 雍正初,被召入京,与修《一统志》。 授广东普宁知县,被诬罢官。 事明,授广州知府,寻卒。 有《鹿洲集》、《平台纪略》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