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昙
诗句解释: 1. 冒雨如何固出畋: 冒雨,即在雨中行动。出畋,即外出打猎,这里指文侯不顾恶劣天气去打猎。固出,固执地去做某事。畋,打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文侯不顾雨水和恶劣的天气,固执地要去打猎,这表现出他的决心和执着。 2. 虑乖群约失乾乾: 乖,违背。群,这里指的是群臣或众人的意思。约,约定、规矩。乾,这里是指道德准则或规范。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文侯不顾群臣或众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决定
【注释】 丱岁(yǐn):少年时。武阳:人名,此处指门客或幕僚。荆卿:荆轲。环柱:比喻有才能的人。事不成:没有成功。 【赏析】 《题门人壁》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首诗的大意是说少年时只知道听到有壮士的名声,到后来让他当副手却误了荆轲的事。这是讽刺那些徒有虚名的人。全诗四句二十字,每句都押韵,节奏明快而铿锵有力。 诗的前两句“春秋战国门秦武阳,丱岁徒闻有壮名”是说春秋战国时期
【注释】 门赵宣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赵盾的门人。曾不有提弥:曾,同“增”。提弥,一种猎犬。连嗾:接连发出口令,让猎犬咬住猎物。孰敢支:谁胆敢支持。临难苟免:遇到危难时,就只顾保全自己。以獒为:用猛犬做象征。 【赏析】 此诗写门赵宣子在危急关头宁死也不肯苟且求活的高尚品德。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句句用典,句句对仗工整。 开头两句:“门人曾不有提弥,连嗾呀呀孰敢支。”意思是说
注释: 1. 春秋战国门韩昭侯:春秋时期韩国的国王韩昭侯在公元前322年即位,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君主。他的统治时期,韩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变革,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2. 去年秦伐我宜阳,今岁天灾旱且荒:上一句提到韩国遭受了秦国的侵扰,下一句则是描述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即干旱和荒芜。这两句诗句共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与自然灾害交织的复杂局面。 3. 对此不思人力困:面对这样的困境
【注释】 门:这里指国门,即齐国的都城临淄。齐桓公名小白(一作小白),春秋时齐国的国君。三往何劳万乘君:齐桓公曾三次访问鲁国,鲁君以诸侯之礼接待了他。“三往”和“何劳”相对照,突出了齐桓公的谦恭。何:何事、何能。万乘君:古代称天子或诸侯所乘坐的车驾为“万乘”,后借指大国君主。五来方见一微臣:齐桓公又五次来访,才见到他这个小国的微贱臣子。五来:五次来访。方见:方才见到。一微臣:一个卑微的臣子。傲爵
【注释】 谔(è):直率,敢于直言。昌:兴盛。亦:也。周舍:春秋时齐国人,因言事被齐王所黜,孔子称其忠正。过:过错。短长:长短优劣。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绝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齐桓公重用管仲和晏婴而使国家强盛;后两句写晏子出言不逊,使齐景公失掉贤才,感叹用人不当,自食其果。 这首诗通过对比,赞美了管仲、晏婴的才能与品德,批评了晏子出言不逊的毛病。 首二句以管仲、晏婴二人为例
【注释】 赵简子:即赵盾,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士。霸机:野心。贤愚:指聪明和愚蠢的人。试诸儿:试探、考验的意思。 生知:天生的聪明才智。焉得知:怎么知道?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赵简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 首句“简子雄心蓄霸机”,描述了赵简子有着雄心壮志,想要成为霸主。这里的“雄心”指的是他的野心,而“蓄霸机”则是指他积蓄力量,准备行动。
【注释】: (1)门再吟:指再次吟诵《春秋》和《战国策》。“春秋”指《春秋左传》,《战国策》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韩非子所作。“再吟”即反复吟诵,以加深印象。 (2)一言能使定安危:意谓一句话就能决定国家的安全与危难。“一言之重”,语出《论语·子张》。 (3)安己危人:使自己安定而使别人危险。“己安”即自己安定,“危人”即使别人危险。“安己危人是所宜”,意谓自己安定,而使别人危险,是应该的
翻译:美酒香浓顾客欲沽,门深谁又敢强提酒壶。若非贤明君主询求贤士,谁能相信卖酒之人畏惧我獹。 注释与赏析: 1. 美酒浓馨客要沽:这句表达了客人因美酒香浓而想要购买的情景。这里的“美酒”指的是上好的酒,而“浓馨”则形容酒的香气浓郁。客人之所以要沽酒,是因为美酒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产生了购买的欲望。 2. 门深谁敢强提壶:这句描绘了客人在门深时,没有人敢于强行提出酒来的情景
这是一首讽刺诗。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诗中写的是战国时期中山君(人名)的事迹。中山君在与敌国交战时,被敌人围困,他下令烹杀自己,以示不屈。他的这一行为激怒了来救援的军队,结果被包围的军队趁机攻打,最终被活捉,被处以死刑。这首诗就是对中山君这种愚蠢行为的讽刺。 注释: - 春秋战国门中山君: 指中山国国君。 - 烹子一何庸: 为什么还要烹杀我呢? - 激怒来军速自攻: 激怒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