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翰
【诗句解读】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时,因天气不佳而滞留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时所作。首句“寒涛一夜来广陵”,描述了一夜之间寒冷的江涛从广陵(今扬州)涌来,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接下来三句写诗人站在望江楼上眺望远方,只见江面上的波浪层层叠叠,仿佛有一层薄雾般的水汽笼罩着整个江面。最后两句描绘了金山寺的景象,金山蒙蒙地笼罩着一片翠绿,一座古老的塔楼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一首描写登城楼的诗,诗人以夕阳、木叶、蜡屐、危楼、沙河、废垒等为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而略带忧郁的景色。 译文如下: 夕阳半明射城堞,四月打头飞木叶。 出门蜡屐无好山,差喜危楼高百级。 绕城三尺沙没濠,欲与废垒争低高。 其间草木亦萧瑟,大抵苦竹兼黄蒿。 城中庐舍同栉比,多少人家炊烟里。 长风浩浩吹市声,鸡犬翻疑在天际。 城边过客未卸装,尚闻铃驮鸣郎当。 鸦群头上若过雨,归鸟更比征人忙
晓发王家营 郎当郎当听铃驮,前者唱于后者和。 出门晓月白涨天,片片霜华如雪大。 敝裘一领薄于纸,有似窗楞风刮破。 已恨无丝自缠缚,还愁作米供颠簸。 戍楼宿火明瓦镫,饼肆湿烟生土锉。 却忆向时真懒惰,花影半床人尚卧。 醒来欹枕睡昵书,妇子晨炊煮香糯。 我家虽无田负郭,草草离家计真左。 傥云奔走为饥驱,逆旅何尝少寒饿。 注释: 1. 郎当郎当听铃驮:形容铃声清脆悦耳,如同叮咚的泉水。 2.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勃,全诗共八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 1. "曲竹径入韬光寺":弯曲的竹径通向韬光寺。韬光是佛教禅宗的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 2. "连峰青巑岏,一径辟灵异":远处山峰苍翠,一条小路显得非常神奇。巑岏形容山势险峻。 3. "我疑混沌初,别有竹天地":我怀疑这里与外界完全不同,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竹林天地。 4. "窈窕入寺门,净土空香閟"
新秋 尽是萧疏意,云山入望赊。 凉蝉惊落叶,孤蝶抱秋花。 寒听山中雨,明飞江上霞。 村边吹牧笛,绝胜往年笳。 注释: - 新秋:指秋天的开始时期。 - 萧疏意:形容秋天的气息和意境。 - 云山入望赊:形容远处的云山景色遥远而模糊。 - 凉蝉惊落叶:形容秋天的凉爽让蝉感到不适,甚至惊起落下的树叶。 - 孤蝶抱秋花:形容孤独的蝴蝶抱着凋谢的花朵。 - 寒听山中雨:形容在寒冷的天气里听到山中的雨声。
诗句逐句释义与译文 舟次丹阳 - 释义: 此句描述了作者在丹阳停留时的情景。 - 译文: 我停靠在丹阳。 不须悲远别 - 释义: 无需为离别而感到悲伤。 - 译文: 无需为离别感到悲伤。 风好挂帆行 - 释义: 天气晴朗适合扬帆出行。 - 译文: 天气晴朗,适合扬帆前行。 山色青将断 - 释义: 山的颜色仿佛要被隔断。 - 译文: 山的颜色如同要被切断一般。 江潮白渐生 -
【注释】 又作:再次做,指多次作客。 天涯:形容距离遥远。 牵衣:拉着衣服。儿女累:指儿女牵衣送别。 对榻弟兄情:兄弟俩同睡一张床。 古树侵烟直:古树伸入烟雾中。烟直:烟雾弥漫,树木苍翠欲滴。 危堤接浪平:高堤连接着波浪的平静。危堤:高高的堤坝。 拂尘题野店,字小恨分明:用拂尘题写野店的招牌,字迹虽小却恨意清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京城时写的一首五律诗。诗中的“京水驿题壁”
佛狸城在今天的北京市西郊,是北魏孝文帝时所建。这首诗写诗人乘船渡江时的所见所感。 佛狸城:指佛狸城,今北京西南的佛寺村一带。 雨丝丝:形容细雨纷飞。 寒潮欲上时:寒潮即将来临之时。 愁杀篷窗倦游客:意思是说,看着船上的篷窗,听着那如丝般飘洒的细雨,使疲倦的旅人感到愁闷。 欹帆重写渡江试:意思是说,诗人又重新拿起笔来,写下自己渡江时的诗句。 【译文】: 佛狸城外雨细细,正值寒潮欲上时。
注释:浮玉山高,树木稀疏,南田的画作也显得模糊不清。 船中的人不应当回头看,因为前方的景象是如此的迷茫,就像一只大雁在茫茫的江面上飞翔一样。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江水茫茫,舟行如飞的画面。首句写浮玉山高木叶稀,突出了秋意之浓;次句写南田画本见依微,点出画师技艺之差;三句写舟中人不应回头,暗示诗人对前途的忧虑之情和孤独之感;末句写如此茫茫一雁飞,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全诗语言简练
【注释】: - 《间居》 译文: - 寂寂帘垂地,新愁两发知。 注释: - (1)“间居”指独居或独处。 - (2)“帘垂”指的是窗帘垂地,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安静、孤寂的氛围。 - (3)“新愁”指的是新增加的忧愁和烦恼。 - (4)“知”在这里有知道、觉察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独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和辛酸。诗中的“间居”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