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翔
【解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伤春怀人之作。首句“碧树萧疏斜日漏”,描写了一幅萧瑟的景致,烘托出主人公孤寂凄苦的心情。第二句“雪藕调冰”点明季节,是冬季;“已过炎蒸”则表明时节已入深秋。第三句写西风吹来,使女子薄袖生寒,衬托出女子的体弱多病。第四句“画阑人似秋光瘦”,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体态消瘦,突出其病态之美。第五句“彩线慵拈谁耐绣”,以“慵拈”二字写出了女子对绣花之事的无心和厌倦,暗示其孤独寂寞
注释: 销夏湾头:消暑的湾头。 娃儿:年轻的女子。 十五:十五六岁,即青春年华。 清歌:清丽的歌调。 素足红裙:穿着素净的鞋子和红色的裙子。 能弄桨:能够划船。 身轻舟小迎流上:身体轻盈,小船顺着潮流行驶。 花里逢人羞欲障:在花丛中遇到人,害羞得想要遮挡住自己的身影。 怜郎:可怜他(指我)。 隔叶还偷望:隔着树叶偷偷地看。 君自想:你自己想。 东边莲子西边浪:西边的莲子像波浪一样荡漾。 赏析:
注释: 柳荫下丝丝细雨,白傅堤边路。 翠峰被云层遮挡映衬着春水,就像玉人眉毛黛色一样。 遥想分手后南园的情景,满地杨花纷纷落下。 几声横笛吹响了画船,唤起了一襟离愁,随风飘散。 译文: 柳树的枝叶在阴雨中微微摇曳,细雨如丝,落在白傅的堤上。山峰被云雾笼罩,仿佛是春天的流水映衬。那美丽的女子眉黛如玉,似乎也沉浸在自己的愁绪之中。 我遥想起与她分别的地方,南园里的小路,满地落满了杨花,如同飘洒的雪花
《踏莎行·小径红稀》是宋代晏殊的词作品,这首词以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勾画出一幅暮春时节的画卷。下面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嫩嫩烟丝,轻轻风絮: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烟雾缭绕,细雨蒙蒙,微风轻拂,杨柳依依。 2. 绛旗斜飐秋千处:描述了高台上秋千随风摆动的情景,色彩鲜明而生动。 3. 花枝照得画楼空:形容花朵盛开后凋零,如同美人离去,使画楼显得空旷。 4. 薄情燕子和人去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答出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等,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的主要内容,紧扣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是《更漏子》,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两平韵。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妇女生活的小令,通过写景抒怀来表现闺中女子的孤独寂寞之情。 “碎萍青”
【注释】 1. 玉镜台前:镜子在玉制的台上。 2. 绛罗窗下:用红色丝绸做的窗帘的窗下。 3. 修蛾彩笔曾亲画:曾经亲自用红色的笔描绘过蛾眉。 4. 纤纤:细长而美丽的手。 5. 步摇:古代一种首饰,用簪子或钗子等插在头上。 6. 蓝桥:相传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相会的地方,即传说中的“鹊桥”。 7. 司马:指司马相如,他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辞赋家,汉武帝时被征召为“郎”,任文职。 8.
【注释】 青粉墙头:绿色的墙壁上。 交梧叶:交指交错,形容树叶繁密。 珠裙褶:指女子的衣服。 纤颊:细嫩的脸颊。 轻屧:轻盈的步子。 茸茸芳草:茂盛的芳草。 【赏析】 《一络索二首》,是一首写闺情的小令。作者借女子之口,抒写自己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清新婉丽,情感细腻委婉。 这首小令描写了一幅清幽宁静、富有生活气息的自然画面,抒发了主人公对恋人的深情思念。全篇以“青粉”开篇,色彩明快
【注释】 络索:一种细而长的绳带,可以系住或捆绑。 双扇题诗:把诗写在扇面上。 碧筠:指翠绿的竹子。 湘江:即潇水,在今湖南境内。 误纳佳人袖里:佳人:美人;误纳,是错送的意思。 索未许:没有允许的意思。 但须藏:只有收藏着。 【赏析】 此为一首情歌。诗人与情人别后,将一络索系在门环上,希望情人来时能见到自己的字迹,从而想起自己。然而,情人并没有如愿以偿,反而因此相思成疾。全词语言朴素流畅
【解析】 1.“罗帏”意为:帷帐。“玉人微病深深处”意为:美人(或女子)有病,深闺独卧。 “一点红灯”意为:一盏红灯。燕子是报春的使者,春天来临时,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这里借代了春天。燕子在寒空中相语,说明春天已经来了。 2.“卜花晓起添愁绪”意为:早上起来看花,更增添了愁绪。“才卷珠帘,却又飞香絮”意为:刚拉上窗帘,却见香絮飘飞。这句诗的意思是:早上醒来看花,又看见香絮飞落,更加愁绪满怀。
【注释】 ①潇洒:闲适。 ②检校生涯:官署中的闲居生活。 ③暝色:傍晚天色。 ④疏林:稀疏的树林。 ⑤打头红叶:指秋天树上的红叶落到水面上。 【赏析】 此词为组诗之六,前五首描写了一幅闲适恬淡的田园风光画,而本篇却写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全词写景清丽,抒情含蓄,意境幽美,是一首咏物词。 开头两句写园亭湖石之美。作者先写山桂落残,风自扫之;再写黄衣秋棠,抱老于其中。词人抓住两种景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