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珠帘不卷,画阑人去,风舞满庭香雪。 - 关键词: 珠帘,画阑 - 注释: “珠帘”和“画阑”都是古代建筑中用以装饰的物件,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室内环境或景象。 - 赏析: 这句描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珠帘未卷,意味着主人并未起床;画阑人去,则暗示着有人离去,整个场景充满了静谧之感。 2. 歌终酒散饯春归,谁唱出、阳光三叠。 - 关键词: 歌终,酒散,阳光三叠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此诗写重阳节的景,抒重阳节的情。“一溪野水,满山落叶”两句写景,写诗人在山中所见之景:一溪野水潺潺流淌,满山落叶纷纷飘落,晓月寒烟初透。“晓郭寒烟初透”是说天色已晓,寒气袭人。“前宵风雨昨宵阴,才画出、今朝重九”三句写诗人所感之情。“风雨”“阴”等字眼渲染了天气的阴冷,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才画出、今朝重九”一句表明诗人是在重阳节这一天来到山中,但见眼前景色依旧如此
诗句:遥山写黛,轻波凝眼,一笑岸花微逗。梦回午枕费思量,料鬒发、如云依旧。 译文:远山如画般美丽,轻轻的流水映着你的眼睛,你的笑容让岸边的花朵都微微颤动。梦醒后我在午枕前苦苦思索你的身影,想到你的美貌依旧未减。 注释:1. 遥山写黛:形容远山的颜色像用黑色描绘的一样。2. 轻波凝眼:形容水面上的波纹仿佛能凝聚在眼睛上一般。3. 笑岸花微逗:描述你笑时的样子,让岸边的花朵都微微颤动。4. 鬒发
这首诗的译文是: 曝衣的人小,曝书的人老。 各自送上荔枝红了。 算来一个月过了端午节,又小盒、蛛丝乞巧。 秋天的日期还早,七夕的日期却到来了。 牛郎和织女自然知道。 历头上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么好。 注释: 曝衣人小,曝书人老:形容人们忙于工作而忽略了生活的乐趣,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各送荔支红了:指的是七夕节时,人们互相送给荔枝作为节日的礼物,而荔枝成熟后会变成红色。 算来一月过端阳
诗句释义 1 锦字偷裁:比喻用精美的丝线裁剪出书信或信物,通常用于表达思念之情。 2. 青鸾渐杳:青鸾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逐渐消失可能表示与所爱之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3. 语尽情偏难尽:尽管想要倾述所有的情感,但总感觉难以完全传达给对方。 4. 为伊憔悴寄伊看:为了心爱的人而感到憔悴,通过书信寄给他/她(伊),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安慰。 5. 还只怕、伊人未信
鹊桥仙·七夕 经年别绪,经秋聚晤。一夕云軿小住。 替他牛女预思量,是那个、银河先渡。 娟娟素月,珊珊玉露。 注定星期休误。 也知判衭在明朝,却自胜、参商两处。 赏析: 此诗以七夕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以及诗人对这份美好传说的独特感悟和对人间情感状态的一种思忖。全诗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让人在品味中领略到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诗句释义】: 1. 觚棱日落,宫衣初卷,隐隐云輧欲驾。 - "觚棱":指宫殿的屋脊装饰,形状似觚,故称。 - "日落":表示时间是傍晚。 - "宫衣初卷":形容宫女们开始整理衣服准备休息。 - "云輧":古代对云朵的一种形象称呼。 - "欲驾":似乎即将要出发或离开。 2. 金蛇玉虎太颠狂,误此刻、天孙无价。 - "金蛇玉虎":这里指的是神话中的天帝之车,象征着尊贵和力量。 - "天孙"
《鹊桥仙·梦石榴婢》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上片写梦中与石榴婢的幽恨,下片写梦后与石榴婢的幽恨,表现了词人对石榴婢的深切怀念。 “一年死别,千年幽恨,尚忆垂髫初会”,这几句描绘出了作者对石榴婢的深情厚意。他回忆着一年前与石榴婢的离别之苦,以及那千年以来的幽深怨恨。这种感情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使他无法忘怀。 “眼前难忘小腰身,侍儿里、此儿为最。”这几句则是进一步描述了石榴婢的美貌和才华
【注释】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踏枝”、“明月儿”等。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此调以柳永《鹊桥仙·七夕》为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三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二字、六十三字、六十七字等不同格式。 六月七日:即七夕节。 天孙:天上的神仙。 轻飔(sī):微风。 纤云:指细云。 玉钩:指月牙,因形似弯月,故称。 屈指:算数,用手指计数。 碧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对照诗歌进行比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题干为“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全诗共有四句,依次是: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答案】 ①“新秋”、“闰”点明时令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