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祗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接着要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最后还要对诗歌进行赏析。 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对诗歌进行赏析”。这是一道比较综合的试题。考生在解答的时候
【注释】: 1. 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古人称“人日节”。 2. 银幡:指用金银做成的彩幡。凤倚绣花丛:凤钗插在绣花簇中。 3. 辛盘:指五辛之菜,是古代一种祭神用的蔬菜。羹方荐:汤羹刚端上桌。 4. 剪彩为人:指剪纸为小动物、小人之类,以供玩赏。缕金作胜:用细金线穿成各种花样的装饰物,用以装点节日。 【赏析】: 这首词写于作者丁未年(1167)正月初七。 此词上片写初春天气,下片写春节时令
【注释】 暝色:天色。惺惺:指犬叫声。宛转:形容春风和煦。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里归途的景色和感受。上片写归途之景,下片写归途之感。 首句点明时令:“春晚”。次句写归途中所见,“小犬吠花阴”。“小犬”即“小狗”,“花阴”指花草树木丛生的小路旁。“惺惺”是形容狗叫声。“吠花阴”即在花木掩映之中,小狗汪汪地叫着。“香”字点出花香。“冷侵帘不卷”即说这阵阵花香冷得使人直打寒颤
多丽 · 敬亭山宴集,宿巢云楼,和散木 问昭亭、故迹遗留多少。有良朋、青鞋布袜,穿云烂漫寻讨。爱苍霞、翩然放杖,仰层峰、高挂啼鸟。碧瓦朱栏,飞楼涌殿,夜游秉烛,催觞到晓。步荒祠、欲呼谢李,冥冥苍苔悄。凌风去、齐州九点,长空飘渺。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敬亭山宴集时的情景,与朋友一起欣赏美景,追寻历史遗迹,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 赏析:这首诗以敬亭山为背景
红窈窕,绿参差。小鬟调笑绾青丝。 注释:形容女子的美貌,窈窕指的是美丽而优雅,参差则表示颜色、姿态各异,不整齐但有美感。小鬟指年轻女子,调笑是说她们互相嬉戏打闹的样子,绾青丝是指将头发盘成云状的发髻。 花醉锦屏香雨湿,画桥归去紫箫迟。 注释:花醉指的是花开得正盛,香气扑鼻;锦屏是指装饰华丽的屏风,香雨湿润了花朵,增添了几分生机。画桥则是用彩绘的桥梁,紫箫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用来比喻女子的身姿
注释: 碧绿的栏杆上盛开着荷花,隔着水面与岸相望。绿树茂密,迎着初到此地的微风,来到了赤栏桥。鱼子兰浓郁,像浓烟般侵入了绣花带上,鹅儿酒薄,酒面上的红潮晕染开去。 珠汗轻溅,粉未消,宝袜重收,六铢衫子怯冷。阶下流萤飞过一点,画眉楼上独自吹箫。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诗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夏天的美丽和活力。 第一句“碧槛芙蓉隔水遥。”碧槛是指绿色的栏杆,芙蓉指荷花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夜晚,一位女子在凉爽的月光下,静静地听着一对玉剪的声音,感受着微凉的气息,仿佛能压住梦境。她躺在琥珀枕上,枕面上的纹路还带着一丝冰凉,而她的床榻却是一片清澈的碧绿色。她点燃了宝鸭香,烟雾缭绕,仿佛银叶一般飘散。她的情绪如梦如幻,似乎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注释: 1. 黄钟乐消夏曲 - 夏天的夜晚,人们常常听黄钟音乐来消暑。 2. 玉剪双双细语闻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从体裁特点、构思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赏析。 1、“荏苒芳时成惜别”是写惜别的。芳时,美好的时光。荏苒,流逝。惜别,留恋难舍
《渔家傲 · 春夜》是清朝诗人彭孙遹的作品。以下是这首古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意解读:诗的第一句“多少游丝飘绣阁”描绘了春天夜晚,无数游丝在空中飘动的景象,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画旗闲却秋千索”则通过画旗闲置的情景,表达了一种静谧和孤独的情绪。接着“翡翠帘垂深院落”和“春梦恶”两句,诗人通过对翡翠帘子垂下、春天梦境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 2. 关键词注释
师师令 · 丁未社日红深绿浅。恰石栏开遍。拾将百草斗输赢,减春色、花飞一片。细雨社翁飘点点。任东风吹转。 闺人此日停针线。在朱樱庭院。微寒料峭卷湘帘,怕误却、去年归燕。小瓮鹅黄倾几盏。做看花春宴。 注释: 1. 红深绿浅:指花草的颜色深浅不一,色彩鲜艳多彩。 2. 石栏:指用石头做成的栏杆。 3. 百草:各种野草。 4. 社翁: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官员。 5. 湘帘:一种薄如纱的帘子,这里泛指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