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士彪
【注释】 生查子 ·案《东白堂词选》题作「观闺人夜绣」 趁着玉釭明,细把红茸整。 绣得枕儿完,此夜图交颈。 卿若未眠时,我也和衣等。 金斗火将残,愁杀春纤冷。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一次偶然的观察中,看到闺中女子深夜缝纫的场景,而引发的感慨。词中描绘了女子深夜缝制的全过程,表达了对女子深深的关怀和同情之情。 起句“借着玉灯的光,仔细地整理红绒。”这句诗描写了女主人在夜晚,借助灯光
【注释】 朔风吹面:北方的寒风刺肤。晓霜迷路:早晨的霜冻迷住了回家的路。骊歌声:送行时唱的骊歌,即骊驹歌。骊驹:古曲名,又名《骊山弄》。阿谁:指谁。柔肠似铁:意指心肠硬如铁石,比喻对人的感情十分坚定。 【译文】 北方凛冽的寒风吹打着脸庞,天刚拂晓霜气就迷住了回家的路,又唱起了骊歌一阕。眼前有多少要送行的行人啊,可他们都是因思念而呜咽。 懒得举杯劝酒,空对着箫吹奏一曲,回头一看乱山重叠
【诗句解释】 1. 鹊桥仙:这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通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鹊桥”可能指的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所,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和离别。 2. 齐纨似玉,越罗如水:这两句形容女子的衣裳非常美丽,像白玉一样纯净,像流水一样柔和。 3. 楼上晚妆初歇:这是指女子在楼上化妆后暂时休息的场景。 4. 冰肌玉骨自生凉:这是指女子的皮肤晶莹剔透,如同冰雕玉琢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漏声难数”“雨声休听”是说诗人听到夜漏声响和雨打窗户的声音,都无心去管。“强把星眸双闭”是说诗人勉强把眼睛闭上。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对失眠的痛苦。“个侬原是病烦人”,是说诗人本来就身体不好的人,最怕的是夜来无眠。这句诗点出了全词的主题。“万千泪点,未零先揾”是说诗人一躺下就流下了千行的眼泪。“瞒着鸳鸯绣被”
【注释】 氐州:古地名,即今陕西、甘肃一带。 纪恨:题作《东白堂词选》的“纪恨”是一首闺情词。 兰堂:华丽的堂屋。 红粉:指女子。 征歌懒应:指女子唱的歌不悦耳,不想听。 灯纱:帘子。 顺风吹转:帘子随风摆动,把娇面遮挡住。 最:极,最。 微叹:轻轻地叹息。 疏狂:疏放狂逸。 奈(nài):无奈。 萦恋:缠绕着不放。 话带愁来:指说的话都带着忧愁。 魂随目去:魂跟着眼睛飞走了。 秋宵太短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本题中,“见时也只是寻常,才不见、便增悲咽”意为:看见她的时候,也不过只是平常的样子,一旦看不见了,就更加悲伤哽咽。 “月华照罢,雁声啼过,懒把恨词重阅”意为:月光照耀完毕以后,大雁鸣叫声又响起来,懒得将那些怨恨的词句重新读一遍。 “梦魂夜夜隔妆台,料还是、相思未切”意为
注释:春天夜晚温暖,宫廷中的漏刻还未传报消息。花树阴下,和着月光卷起珠帘。 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全诗以“暖”字为线索,从“春夜”写起,由“暖”到“未传签”,再写到“月卷珠帘”,表现了宫女们对皇帝的怨恨之情。全诗结构严密、层次清晰,语言简练、韵味十足
浪淘沙慢 岁华换、暖回幽谷,春到南国。梅蕊霜前乍白。兰牙雪里渐碧。看树绕、云围乡路隔。漫淹滞、水馆山驿。料难向归鸿假双羽,思量总无益。 悲恻。谁怜飘泊踪迹。向日丽花明,良时候、镇地长作客。嗟恁样韶华,负了堪惜。欲归未得。愁镜中、双鬓那能长黑。利锁名缰无休日。将年少、生生浪掷。又何况、愁催兼病逼。恨春到、恼乱人肠,旅馆闭、垂帘不放东风入。 赏析: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词作
【注释】 御街行:词牌名。 倚阑:靠在栏杆旁。自把:独自,自己。重帘:双层的帷帘。又早:已经不早了,指春天来临的时候。 东风见:春风已来到。 春来独自怕看花:春来了,我独自一人害怕看花,因为看到繁花会勾起我的伤感。 无奈:无计可施、没有办法。 撩眼:招惹人的目光。 遥知:远远地知道或预感到。 近日:最近几天。 幽径苍苔满:一条幽深的小路上长满了青苔。 客里:客居他乡的人。芳时:美好的时光。换
浣溪沙 一点残灯落翠篝。杏花朝雨冷悠悠。起来无语叠罗帱。 枕上朦胧曾握臂,镜前娇懒怕梳头。坐看双燕入红楼。 注释: 一点残灯落翠篝(cuì gōu): 一盏微弱的灯火在翠绿色的蚊帐上摇曳。 杏花朝雨冷悠悠:春日的早晨细密的雨滴打在盛开的杏花上,雨声和花香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起来无语叠罗帱(dǒu):起床后无话可说,只好叠好被子准备睡觉。形容一种孤独、寂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