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珍
注释: 碧云深闻雁,风飕飕。雁声冷唤芦花秋。 秋风中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雁叫声,风吹得飒飒作响。雁叫声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寒冷,仿佛在呼唤着秋天的到来。 芦花秋。梦沉别浦,灯灺南楼。 秋天里,芦花飘落,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梦中我独自站在离别的河岸上,看着那遥远的南方楼阁。 去时系足书空修,而今只影牵新愁。 当初离去时,我留下了一封信,寄托了我的思念之情。如今回来后,只能看到自己的孤单身影
【注释】 今古娥眉:指历代的妇女。 推第一:认为天下第一。 仓皇:匆忙,慌张,这里指病重时。 难痊夫病:丈夫病重,医治不易。 姑老:婆婆年老。 玉笛正吹连理曲:指《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夫妇分离时所吹的“上马饮马长亭路,相去万余里”一歌。 瑶琴忽转伤心调:指刘兰芝与焦仲卿被迫分离时的悲怆之音。 呱呱、七日试哀啼:指婴儿初生七天时,母亲为婴儿哭声而感到的悲哀。 奁镜冷、离鸾杳
《杏花天·远春弟自都中归,茶话清宵,因填此解》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 五年离索情无那。喜重向、尊前团坐。春韶如水休轻过。新句联吟同和。 思往事、兰因絮果。空误了、名缰利锁。谈深银烛红花堕。窗外雨疏风大。 【注释】 五年:指作者与弟弟分别五年。离索:离散。情无那:无可奈何。春韶: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美好的时光。团坐:团聚在一起。新句:新颖的诗句。联吟:互相酬唱。兰、絮:均为植物名
诗句解读: 1. 双燕穿帘,浑不解、倚楼人独。才瞥眼、春光已尽,满目新绿。 - 双燕子飞过竹帘(“穿帘”),但它们似乎并不懂得(“浑不解”)楼上的人正独自坐着(“倚楼人独”)。 - 刚刚一瞥(“才瞥眼”)春天的景象,便已经(“春光已尽”)消失殆尽,眼前只剩下了一片新绿色的叶子(“满目新绿”)。 2. 旧梦竟随流水去,遗书苦唤娇儿读。 - 过去的梦想仿佛随着流水一样消散了(“竟随流水去”)
百字令·贺悔堂弟得子,即用远春韵 灯花红穗,早双鱼喜报,新添犹子。此际闲愁都扫尽,笑对浣花笺纸。兰秀阶前,珠擎掌上,顿慰平生志。筵陈汤饼,为招词客齐至。 却喜聪慧无灾,琼枝渐长,貌更佳于姊。黾勉青箱仔旧业,定许光荣闾里。旗角悬铃,云端化凤,嘉兆依稀似。真成英物,小名应唤温字。 注释:灯花(花灯上的花纹):红色的穗。双鱼(书信的别称):指代家书。犹子:侄子。闲愁:没有事情时的忧愁。浣花笺纸
【赏析】 此篇作于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词人自遭变以来,久抛笔砚,春光将尽,愁肠欲断。因无法排遣,于是写下此篇长调以写悲怀,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上片开头即写“小院春寒冽”,接着“又无端、过了清明”,意谓:在这寒冷的庭院里度过春天的清明节,令人伤感。“剪纸招魂招不得”,意思是说:用纸剪成的招魂幡也招不回自己的魂魄。这两句既写出了词人孤独凄凉的处境,又表现了他思念亡妻的痛苦心情
卜算子 不奈泬寥天,又遇黄昏雨。冷冷清清滴到明,蛩语人无语。 旧恨并新愁,此际纷然起。断送华年白发新,只为秋声里。 注释: ①不奈:无法忍受。 ②泬寥(jué liáo):形容天空广阔无云。 ③黄昏雨:黄昏时分的小雨。 ④寒露冷清:形容天气寒冷而清冷。 ⑤蛩(qióng):蟋蟀的叫声。 ⑥“旧恨”二句:旧日的仇恨与新的忧愁一齐涌上心头。纷然:纷纷。 ⑦华年:美好的年华。白发新:指头发由黑变白。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指出诗句中的意象,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淡月窥林夜色清”,以淡淡的月光映照出树林的夜晚,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凉的氛围;“才报初更,又报深更”,刚刚听到更声,又听到更深的更声,暗示夜已很深;“玉箫谁弄断肠声”,不知是哪位吹奏《玉箫》的曲子,让人听后都心碎欲绝,断肠之声不绝于耳;“怕是愁听,偏是愁听”,这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别绪
【解析】 1.本首词的上片写夜坐的情景。首句中的“兰蒂”指茉莉花,“荷衣”指荷花,“红褪”指荷花凋谢,“溪堂”指临水的亭子,“炎敲尽”形容夏雨猛烈。第二句写雨中所见,“湿萤”为雨打湿了萤火虫,“时堕两三星”即偶尔有萤火虫坠落于地。第三句写黄昏时分的感受,此时天色渐暗,所以感觉寂寞。 2.本首词的下片写夜卧的感受。起句用典,“抛却冰纨”意为放下身上所披的薄纱,“调将玉轸”,意为拨弄着玉弦乐器
诗句原文: 短檠孤影。密雨敲窗冷。不奈频惊乡梦醒。况是愁中闲听。 译文: 在微弱的灯光下,孤独的身影映照在窗户上,窗外的雨声敲打着窗户发出冷冽的声音。无法抵挡的是频繁地被家乡的梦境惊醒,更痛苦的是在忧愁中静静地聆听这雨声。 关键词解释: 1. 短檠(qúng) 2. 孤影(yǐng) 3. 密雨(mì yǔ) 4. 敲窗(chuī chuāng) 5. 冷(lěng) 6. 频(pín)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