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瑜
【诗句释义】 梅影 梦醒罗浮人去后。 约略庞儿瘦。 月下细端详。 尺幅真真,淡墨描初就。 天寒合倩胎禽守。 怜惜情都有。 一样态珊珊。 镜里嫦娥,厮并堪称偶。 【译文】 梅影 梦醒之后,我独自在罗浮山中徘徊, 看到梅花盛开,忍不住想起了你。 你的容颜虽然憔悴瘦弱,但在月光下仔细端详, 却依然那么美丽动人。 天气寒冷,我希望你能像胎鸡一样,守护着我。 对你的思念之情,让我感到无比珍惜和怜惜。
不负斋梅花盛开,与景姜分咏得忆梅、簪梅、梅影三题 醉花阴 其二 簪梅 绣阁天寒容懒整。 (在寒冷的阁楼中) 瞥见冰姿净。 (看到梅花的清纯之美) 呵冻试新妆。 (在冰天雪地中化妆以适应严寒) 纤手拈来,商略安双鬓。 (轻轻拿起梅花,细细品味它如何装饰我的双鬓) 疏疏斜贴云鬟润。 (梅花斜插在发髻中) 瘦极偏相称。 (梅花与自己的消瘦十分相配) 伴我一枝春。 (陪伴着我度过春天) 卸了钗环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 前题:指这首词,是作者在《踏莎行·秋思》一词之后所写的。 魂不胜销:魂灵被愁苦所摧折。 梦还无据:梦境没有凭据。 悲秋情向篱边诉:悲愁的情思向篱笆旁边诉说。 红尘碧落:佛家语,谓尘世和天界。 两茫茫:一作“两相茫”。 恨海谁填:怨恨像大海一样深,有谁能填平? 情天莫补:感情的天空(比喻心胸)无法修补。 此情此恨同千古:这种哀怨之情和这种恨怨之痛,与千古的往事一样。
【解析】 本词的上阕是写江南春景。首句“一幅”二句,描写湖光山色,点明题意,为全词定下了一个基调。接下来,词人便以“小红桥畔趁新晴”一句,点明了地点。“晓风杨柳岸”,写出了天气,也烘托出人物心情。“放船行”三字,表明了人物的活动。“堤外海棠刚睡足,藓痕绿过闲亭。”两句紧承上文,写到了具体景物,并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海棠、苔藓等景色。最后两句,用典入词,写女子刚刚梳洗打扮完毕,还带着羞涩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对“柳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诗词的开篇“尽伶俜,凭折挫。藩溷几曾堕。”描述了柳絮在风中飘舞的场景,同时也隐喻了人生中的挫折与困境。柳絮在风中摇曳,如同人在困境中挣扎求生。 接下来的“影瘦腰纤,幽恨一身裹。”描绘了柳絮纤细的身影和内心的忧郁。这里的“幽恨”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和痛苦。柳絮在风中飘荡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踏莎行 题沁玉妹湖山春晓图: 这是一首词,描述了一位名叫沁玉的妹妹在湖边春日清晨的场景。沁玉可能是一个名字或昵称,而“题”表示这是一首描述她画中景象的诗。 2. 溅渌侵衣,澄波揩镜: 这两句描述了湖水溅起的水花(渌)和清澈的波纹(澄波),它们轻轻拂过衣服和镜子。这里的“渌”可能指的是水,而“澄波”则描绘了湖面平静如镜的美景。 3. 有人悄把阑干凭:
诗句解释与翻译: 1. 踏莎行 - 一种词牌名。这里可能用作诗的标题,表明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题篱下寻秋图 - 在篱笆下寻找秋天的景象。 3. 悼景姜也 - 通过这首诗来哀悼景姜。 4. 踏遍疏离 - 走遍了距离感、分离感的地方。 5. 可怜秋冷 - 秋天的天气很冷,令人感到悲伤。 6. 桑扉依旧当年景 - 桑树的门户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样子。 7. 越天觅遍又吴天 - 跨越不同的地域去寻找
湘月 题长沙郑淑荃女史云璈阁诗草潇湘江上,有邮筒寄我,玉台新咏。 睥睨吟坛雄树帜,肯让须眉辞骋。 刻玉为肠,镂冰为骨,团雪为情性。 鲤鱼风好,送诗吹过烟艇。 除却苏氏兰言,谢家絮语,今日应推郑。 密咏恬吟浑不厌,云外尚留馀韵。 笑我壶庐,爱君锦绣,样子描无准。 瓣香私爇,存心当可遥证。 注释: 1. 潇湘江上:指湖南长沙的湘江边。 2. 邮筒:一种用来传递信件的容器。 3. 玉台新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作品,名为《金缕曲·丁卯春日初游西湖》。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 金缕曲·丁卯春日初游西湖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春天的某一天,我初次游览了西湖”。 接着看第二句: 第五桥边去。 这里的“第五桥”指的是位于西湖边的五桥,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从某个地方出发前往西湖的情景。 然后看第三句: 绕横堤、残山剩水,柳髡如许。 这里描述了西湖周围的景色
【诗句释义】 1. 西子妆: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妆容。 2. 白莲:这里指白色的莲花。 3. 碾雪搏魂:形容女子化妆时用力过猛的样子。 4. 搓霜靧面:形容女子洗脸的动作。 5. 秋水亭亭:形容女子的身姿优美。 6. 笑它桃李斗春风:比喻女子的美丽与桃花、李花相争春天的到来。 7. 染妖红、竞夸颜色:形容女子的妆容艳丽,互相比拼。 8. 琼枝艳绝:形容女子的容貌如琼树枝繁花盛,艳丽非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