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翻译: 以大圆觉,无绳自缚。 为我伽蓝,凡圣交参。 身心安居,换水养鱼。 平等性智,落在第二。 莫教辜负两茎眉,九十日从今日始。 译文: 通过大圆觉的修行,可以解开束缚心灵的绳索。 为了修习佛法,我在这里建立了寺庙。 在寺庙中修行,无论是圣人还是凡人,都可以交流学习。 保持身心的安定,就像换水养鱼一样自然。 通过平等性的智慧来看待一切,这是修行的第二步。 不要辜负了佛祖的教导
【注释】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即《百丈清规》中的《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偈颂:又称“颂”,是佛教禅宗僧侣的唱诵经文、讲解佛理或颂扬圣德的诗歌。 其六十:指《偈颂一百三十三首》中的第61首。 未过蒋山关:没有经过蒋山的关卡。蒋山,位于今江苏南京市西郊,为古南京城的西门。 须过蒋山关:必须经过蒋山的关卡。 过得蒋山关:经过蒋山的关卡。 呼唤不回:无法叫唤回来。 牢笼不住:无法捕捉住。 平地鼓洪波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明如日,黑如漆。 - “明如日”:明亮的像太阳一样,形容光明照耀;“黑如漆”:昏暗得像漆一样,形容黑暗无光。 2. 一犬吠虚,千猱啀宝。 - “一犬吠虚”:一个犬吠,声音却虚无缥缈;这里用来形容声音或事物虽然存在,但并不真实,像是虚无飘渺的。 - “千猱啀宝”:千个猴子在抓取珍宝,形容众多的人或物都在争夺,非常热闹。 3. 山僧有口,多时挂壁。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 “今朝端午节,钟山强饶舌”,意思是:今晨端午节到了,钟山寺里人声鼎沸。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时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欢庆这个节日,所以寺庙中人声鼎沸。 “家无白泽之图
有祖以来,无人奈何。 德山临济,特地干戈。 水到沧溟不是波。 译文 自从有祖师以来,没有人能对付。 德山和临济特别需要干戈。 水流到了大海也并非波浪。 注释 1. 有祖以来,无人奈何:从有祖师开始,没有人能够应对。这里强调了祖师的智慧与力量,无人能敌的威严。 2. 德山临济,特地干戈:德山和尚和临济和尚特别需要干戈。这反映了他们性格中的刚毅和决断力。 3. 水到沧溟不是波
【注释】 直:直率。 擒:捉拿。 兕:猛兽。 辨:辨识。 龙蛇:喻指奸诈的人。 瑕:斑点,瑕疵。 【赏析】 这是一组颂赞诗,歌颂那些心直口快、不拘小节的正直人。 首二句“一径直,二周遮”,意思是直言不讳,无所忌讳。 “擒虎兕,辨龙蛇”比喻能识别善恶贤愚的人。 “白玉无瑕却有瑕”比喻人品清白,但也会有瑕疵。 这首诗用比喻手法赞美了那些心直口快,能识别善恶贤愚的人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五九重降旨,阖国咸知。 这句意思是皇帝的旨意下达后,全国上下都能知道。 一句当头,诸人未委。 这里的意思是在诏书中的第一句就已经明确指出了问题,使得大家无法回避。 只如新长老,宁可截舌,不犯国讳。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宁愿割掉自己的舌头也不愿触犯国家的禁忌。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权威和尊严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对权力的敬畏
注释: 1. 言诠不及处:言语无法解释的地方。 2. 文彩未生时:文字还没有形成的时候。 3. 电光石火:闪电和石头碰撞的一瞬间。形容时间非常短暂。 4. 犹尚迟迟:依然缓慢。 5. 直下横身担荷得:直接向下,横着身子承担起重担。 6. 藕丝牵动五须弥:像莲藕丝一样,能牵动整个须弥山。 译文: 在言语无法解释的地方,文字还未形成的时候。 就像闪电和石头碰撞的一瞬间,依然缓慢。 直接向下
诗题: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四十二 石中有玉,沙里无油。 德山临济,未出常流。 却忆寒山子,时临古渡头。 译文: 在石头中发现了美玉,沙子里却没有油脂。 德山和临济虽然都达到了高深的境界,但并未超出常规的思维方式。 回忆起那位名叫寒山子的隐士,他经常停留在古老的渡口。 注释: - 石中有玉:意指在看似平凡或普通的石头中,隐藏着珍贵的玉石。 - 沙里无油:比喻在平凡的沙子中,找不到有价值的油脂
注释:慧日峰高,门庭壁立。 放一线开,从这里入。 译文:慧日峰高耸,门户墙壁矗立。 打开这一条缝,从这里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