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即佛门中的颂诗。偈:佛家语汇,指佛经中的一部分;“偈”是梵文音译的汉语音译,意译为“诗”。六十八:佛教用语,指佛门中全部的颂诗。六十四:佛教用语,指佛门中的全部的偈诗。五十四:序号,这里指的是第五十四个偈颂。 西来:指从印度来的和尚,佛教徒认为西方有佛,所以叫西来。无意:指没有意图。直指:直接指向的意思。无旨:没有明确的目的或宗旨。 引得:引起的意思。痴儿:愚笨的人
【注释】 大大香岩,尾巴拖地。 灵隐一机,全无所示。 若也不会,投子道底。 译文: 大香炉的峰岩高大,尾巴拖在地上。 灵隐寺的一机和尚,一点也没有显示什么。 如果不会,就向投子和尚那里去请教。 赏析:《偈颂六十八首》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组诗。这是第六十二首的第一二句,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说理。“大香岩”是灵隐寺的别号。“尾巴拖地”是形容山峰高峻陡峭的特点。后两句是说,佛家讲“不立文字”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诗,通过对比明镜和漆黑,形象地表达了禅宗中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思想。 "明如镜,黑如漆",这里用镜子和黑漆进行对比,比喻人的内心世界。镜子清澈透明,能反映出真实的自我;而黑漆则无法看清真相,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这两句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自己。 "四七二三,多虚少实"
【注释】 灵隐:指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无能:没有能力。要与花药相见:要和花草树木相会。花药:即花草树木。十七十八,证龟成鳖:比喻修行到十七、八岁,就能成为佛祖。证龟成鳖:佛家语,指悟道的人。十九二十,半夜泼墨:指修行至十九、二十,能半夜在纸上作画。半夜泼墨:佛教语,指悟道之人。 直须枯木生花,胡饼出汁:直须:只要;枯木生花:比喻觉悟之深,如枯木逢春而发新芽。胡饼出汁:佛家语,比喻悟道之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偈颂诗,其原文如下: 临际顶中髓,杨岐眼里筋。 欲明这个事,须还这个人。 风前有路,秤尾无星。 大家赢得笑欣欣,笑道秤尾无星。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注释和赏析: 临际顶中髓,杨岐眼里筋。 - 这句注释表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观察点。"临际顶"可能指的是某个山峰或高地的顶端,“中髓”暗示了这是一个关键或核心之处,"杨岐"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象征性的地方名称
【注释】偈颂:佛教用语。即佛经中所说的偈子,用以说明佛法、道理等。六十八首:指《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至卷三的偈颂。非不非:否定与肯定相统一。是不是:是与非相统一,即“中道”。建立:修行,修习。乖张:悖逆,反常。指违背中道,即执一端。扫除:指除去一切执著。失旨:偏离宗旨。德山:禅宗五祖之一,名怀让。临际出来:在晚年时,才从禅门中出来。髑髅:指骷髅。里底:内心。 【赏析】此诗为颂德山禅师之作
【注释】 不识字却识字:指虽没有文化,却有学问。 合识字却不识字:指虽然有学问,但不一定有道德修养。 石田恁么判断:指石田丈六禅师对这首诗的评断。 万人争仰处:指人们争相效仿的地方。 一箭落双雕:指一举两得的事。 【赏析】 此诗首句说,“不识字”而“识”,是真能识字;“合识字”而“不识字”,是假能识字。后两句是说,“石田恁么判断”,意在说明,一个人既有学问又无道德,就是“合识字而不识字”的人
【注释】 “青山”:山名。 “日下”:指太阳底下,喻人前。 “臭肉生蝇”:比喻坏人坏事,终会败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全诗四句。首句用青山不举步,比喻自己不动心念;次句用日下不挑灯,比喻自己不贪图名利。后两句写自己三十年后仍保持清心寡欲,不被俗世所染,不会错怪老僧。 全诗语言朴实而意蕴深远。作者以青山和日下比喻自己,既没有动念,也没有贪恋名利,而是坚持自己一贯的处世态度
【译文】 海上明亮的和尚,衲僧不知有。 寒冷地方忽然相逢,寻常无处去讨。 去讨要,不要草率,龙王宫殿,有谁亲近? 【注释】 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二: 海上明公秀:明公,佛教用语指佛。这里指高僧。 衲僧不知有:衲僧,指出家人,即和尚。 冷地忽相逢:冷地,指寒凉的地方。忽然,形容时间短暂。相逢,偶然相遇。 寻常无处讨:寻常,平常、一般。到处,到处寻找。讨,求索,请求。 莫草草:莫,不要。草草,马虎
注释:九十天已经过去一半,那件事情终究会怎样? 即使穷尽一生也难以完成,最终还是会遇到风波。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作者通过对比“半”与“终”、“涉”与“波”,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即无论困难多大,也要勇往直前。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给人以启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