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
《游栖霞观》是一首唐代诗人张翚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海上多幽迹,寻碑始得名 - 海上多幽迹:描述了栖霞观所在位置的自然环境,暗示这个地方隐秘且充满古迹。 - 寻碑始得名:说明只有通过寻找古老的碑文才能得知栖霞观的名字。 2. 仙成丹灶冷,霞暖地花生 - 仙成丹灶冷:形容仙人修炼的地方,给人一种清冷而庄严的感觉。 - 霞暖地花生:描绘了朝阳映照下的景色,温暖而生机勃勃
【注释】 北山庵居:隐居在北山的庵里。 祖担终难荷,岩栖尽可攀。爱闲嫌日短,遇兴不知还。 祖担,即肩挑重担之意。 岩栖,指在岩石上栖息。 爱闲嫌日短,遇兴不知还:喜欢清静而嫌日子过得短,兴致来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谷啸风搏虎,窗明月启关:山谷里呼啸着狂风,老虎被惊醒了;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我打开房门。 馀生无异念,赢得放疏顽:余生没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念头了
【注释】: 赵开府访霞谷次韵谢之 1. 旌幢:即旗幡,古代行军打仗时用来指路的标志。 2. 缥缈:形容轻淡、模糊的样子。 3. 望重草先偃:比喻有权势的人在草还没有长高之前就已把草压倒了。 4. 山灵云自开:意思是说山的神灵自然地打开了云雾。 5. 禅衣:僧人穿的宽松的长袍,这里指代僧人。 6. 棕柄拂清埃:棕树做的扫帚,用它来扫去尘土。 7. 凌烟上:意思是说功勋事迹如同凌驾于烟雾之上一样显赫
【注释】 楫、禅:指船桨。太白:李白号青莲居士,太白山在四川境内,此借指李白。 痴绝:愚钝至极。 幽讨:指深奥的学问,这里指隐逸山林的生活。 扃:闭。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送别的对象是李白。李白号青莲居士,太白山在四川境内,故称太白。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隐逸山林的生活家。这首诗就是为朋友即将离乡去隐而作的一首赠别之作。 “楫禅人之太白”句,说李白是乘着船桨渡海而去的
【诗句】 崖泉应虚室 天籁发中静,峰高远出云。 有来非眼听,无处足心闻。 蒲冷禅衣弊,窗虚月影分。 大功终不宰,纵尔自云云。 【译文】 崖上的泉水与虚空的屋子相合, 大自然的声音在心中发出宁静,山峰高耸入云端。 听到的声音不是耳朵所能听到的,是心灵感受到的, 没有声音的地方却可以感受到月光的清辉。 蒲草变黄了禅师的衣服也磨损破旧了, 窗户空无一物月亮的影子也清晰可见。
这首诗的翻译为:居常多不器,情谓尽方知。 有眼挂空壁,无心合祖师。 衲穿随手补,客至下阶迟。 或问虚堂叟,慇勤说向伊。 注释和赏析: - “居常多不器”: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表现得不太懂得器量(包容、容忍)。 - “情谓尽方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 “有眼挂空壁,无心合祖师”:这里的“有眼挂空壁”是指一个人有远见和洞察力
发挥多古迹,优彼色丝辞。 逸少观鹅处,玄晖纵墨时。 室虚蛟自触,神久树生悲。 得处何机感,寻披当尔思。 注释:发挥多古迹,优指优美的景色;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字;玄晖指晋代画家顾恺之;室虚蛟自触,蛟龙在空无一人的室内四处游走,触动了它们敏感的触觉;神久树生悲,树木因长久孤独而感到悲伤。 赏析:此诗以书法、绘画为题材,描绘出一幅幽静孤寂的画面。首句“发挥多古迹”点明主题,即书法、绘画作品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罗汉树:一种树木,常绿,叶子呈圆形或椭圆形。 2. 稽首如来种:稽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重;如来指佛教中的佛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种树是由佛陀种植的。 3. 悲生末世中:悲,悲伤、怜悯;末世,指世界末日,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涅槃时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种树生长在悲伤的世界中。 4. 枝枝成小果:树枝上结出小果,意味着这种树能够结果实。 5. 叶叶现神通
【译文】 呼吸冥冥,我心在何处?徒然自称是宋地的僧人。 百年来应自己投掷,一顿饭怎么能够依靠! 风吹暖了斗山的鹊巢,烟消散时,露石棱也隐没了。 分甘与云水共处,终日任它逍遥自在。 【注释】 举息冥方所:举指呼出的气息,冥冥指深奥幽远。方所:地方,所在。 徒称宋地僧:徒然自称是宋地的僧人。 百年应自掷:百岁人应该自己投掷(比喻自我解脱)。 一饭若为凭:一顿饭吃到哪里去了? 风暖斗山鹊:斗山
【注释】 观山水图留休禅师:指看山水画,留休禅师(670—741)唐代佛教禅宗诗人、画家,名怀让,俗姓马氏,汾州介休人。曾于佛光寺为沙弥。后游学四方,遍访名师。唐玄宗开元年间,受戒于五台山国善寺。又至长安,从道一法师习《金刚经》,得其法要。后住五台山万年寺,为唐睿宗宰相张说所敬仰。天宝五年(746)被召入长安,赐紫袈裟,号“圆通大师”,赐号“真觉禅师”。他诗、书、画三绝,与白居易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