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恭亨
这首诗是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的哀悼。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1. 代挽宋教仁联:这是一首诗,可能是为了纪念宋教仁而作。宋教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经参与政治改革,但最终被暗杀。这首诗可能是对宋教仁的怀念和哀悼。 2. 我公关系,岂来歙岑彭等伦:这里提到了“我公”和“歙岑彭等伦”。其中,“我公”可能指的是宋教仁,“歙岑彭等伦”可能是指其他与宋教仁有类似关系的人物
【注释】 蚕丛:蜀郡成都一带的地名,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曾在这里建立都城。鸡肋:形容官位微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郢(yǐng)哀:指楚国诗人屈原在被放逐时所作的《九歌·湘君》。三户:指楚国被灭后,仅存的三个忠臣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朱际盛的挽联。上联写朱际盛为官多年,但官阶不高,如同“一官鸡肋”。下联则以《九歌》中的《湘君》和屈原被逐之事为喻,表示对朱际盛的怀念之情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挽朱思宅联(《宋诗钞》引) 问年届四十九岁而亡,古称蘧伯玉知非,今穷苏长公到死; 述学抉三五六经之奥,人言郑小同传祖,我喜有子若似师。 第一句:问年届四十九岁而亡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哀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四十而不惑”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这里提到朋友已经去世,年龄已满四十岁,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这种表达通常用来悼念逝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解析】 本诗是一首挽联,上联写宋教仁遇害的时间,下联写其被害后的情况;中间两联用对比的方法,以“闽海长司法”, “首都总农林”和“长沙选举弭竞争,平议亦趋亦步”等词,写出了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的局面。最后两句,以“伤心忽报此人亡”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答案】 示例: 上联: 庚子(1900)我被囚,甲辰(1904)君出走。 译文:庚子年(1900年)我被关押
【注释】 ①盗:指安禄山。 ②有国史特笔:指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 ③手造意大利:指意大利的独立战争,即1861—1870年的反法同盟战争。 【赏析】 这是一篇悼念宋教仁的挽联。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元勋,他于1914年被刺身亡,作者十分悲痛。 上联:“盗杀武元衡,有国史特笔。”意思是说,像安禄山这样的叛贼杀了武元衡这样的忠臣,却有史书记载。这里“盗”是指安禄山,“国史”指史书
【注释】 百夫特:指人。九幽埋:指死后葬在地下。 【译文】 可怜那些被杀害的平民百姓;竟然让他们埋在地下。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人民起义领袖的挽联。上联“可怜百夫特”,指人,意谓这些人都是被害者。下联“竟畀九幽埋”,指地下,意谓他们被埋葬在地下了。两句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和对敌人的憎恨
【注释】 挽刘玉堂:为刘玉堂等将领的挽联。刘玉堂,清末民初著名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死沙场:在战场上牺牲。 男儿:男子汉。善终;有好结果。善,好,指结局好,没有遗憾。 提(提挈):提起。 前军忽陨:前阵突然崩溃。 百夫特(百夫):一百人。这里比喻军队。 汉帜:汉代战旗。 为扼喉吭(yè huáng kēng):为扼制咽喉。 后劲:后援的力量。 三户雄:三家中有一户成为英雄。 【译文】
【注释】 岑彭:三国时巴西郡安汉县人,曾为东汉大将军、伏波将军。刺:刺杀。侠累:战国时宋国邑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君奚而被祸:你为何遭此横祸。君奚:为什么?被祸:遭难。 革命英雄不生:革命的英雄不会降生。 成功英雄不死:成功的英雄不会死去。 予:我。滋:助词,表示揣测。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宋教仁的挽联。诗人通过“岑彭刺客为敌”、“侠累刺客为仇”两句,说明宋氏兄弟是革命的同志
【注释】 文:指文章。一家言:一家之言,即自己的见解或意见。青眼:对人表示尊重的眼色。高歌:大声唱曲。只鸡:一只鸡。来哭:到来时。故人:老朋友。 【赏析】 这首诗是挽李锡祺联。上联说作者与李锡祺志同道合,意气相合;下联说作者为朋友送行,哀悼他的不幸而悲痛万分。诗中用典贴切,语意沉痛
【注释】 挽刘玉堂等联:挽,吊唁。联,对偶句。袁粲:南朝宋诗人,字景行。褚渊:即褚渊,褚裒,东晋时人,字渊明。同种:同一种族。洞庭:指洞庭湖,在今湖南岳阳市南面。江汉:指长江及汉水。魂魄:指人的精魂。依恋:舍不得分离。 【赏析】 “宁为袁粲,不为褚渊,掷头颅以报同种”是第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同族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这四句话概括了诗人对袁粲的敬仰之情,也表现了他对同族的忠贞不渝。 “右揽洞庭,左揽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