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康
【注释】 自笑:自我嘲弄。乖崖子:即范滂,东汉末年南阳人,字孟博。汉安帝时因遭宦官谗害被处死,后人因称忠直不阿为“乖崖”。 检历:检查历书。调羹:调味。喜菜肥:指烹调讲究味道,喜欢用好菜做菜。五十:指四十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时作的。诗人一生坎坷,晚年退居家乡,生活清苦。他在自嘲中流露出对世事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首句起兴,以“自笑”二字领起下文。诗人以“乖崖子”自比
病中 三子虽豚犬,相看抵万金。 父书期尽读,母线要关心。 靖节留诗久,徐卿种德深。 二公歌咏在,一夜一长吟。 译文: 三子虽然像猪狗一样无用,但他们相互之间却能抵得上万金。 父亲书信的期限已经到来,我需要全部读完。 母亲的线缆也需要关注,因为我需要照顾她。 陶渊明留下诗歌长久流传,陆云的功德深厚。 两位伟人都留下了歌咏之词,而我今夜则独自吟咏。 注释: 1. 三子(三个孩子)
注释: 1. 先祖留遗业:先祖留下了产业。 2. 山中有敝庐:在山中有一个破旧的住所。 3. 从教妻子累:妻子和孩子都劳累不堪。 4. 肯负圣贤书:难道不愿意学习贤人的典籍吗? 5. 太守知贫薄:太守知道我家贫穷。 6. 尚书问起居:尚书询问我的日常起居。 7. 若非守清节:如果不是坚守清廉的气节。 8. 谁暇枉轩车:谁会有空驾着华丽的车子来拜访呢? 赏析:
病中的诗 群妹皆同母,诸甥日渐多。 每从宾塾散,频向舅家过。 聚立年相若,同行气总和。 情怀好伤感,棠棣不成歌。 注释: 1. 群妹皆同母:指的是妹妹们都来自同一个母亲。 2. 诸甥日渐多:指的是侄子、侄女们逐渐增多。 3. 每从宾塾散:每次从宾客的学堂中散去。 4. 频向舅家过:经常去舅舅家拜访。 5. 聚立年相若:一起站立时年纪相当。 6. 同行气总和:同行时气氛和谐。 7. 情怀好伤感
【注释】 1. 病中:指诗人因病在家闲居,创作了许多诗歌。 2. 知已:知己,好友。 3. 总善文:总是擅长写文章。 4. 八闽:指福建。廉宪副:廉州道廉州郡的副郡守。 5. 独石老监军:指在福州任监军的王蒙。 6. 气味芝兰合:意谓两人志趣相投,如同芝兰之香。 7. 飞翔燕雀分:比喻两人才德不同,如燕子麻雀一样各有所长。 8. 近来消息杳:最近的消息一点也没有。 9. 惆怅赋停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子多名誉”,要求是“逐句释义”。然后依据注解和诗词大意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见解。 【答案】 译文:先父生前有很高的声誉,人们称颂他为伟大的丈夫。 疾病奄奄一息了很长时间,寿命到了一天就结束。 殓葬烦劳邻居和朋友,扶养托付老保姆。 遗恨在心头,双目渐渐枯槁了。 注释:①先子:指先父。②名誉:声望和名位
诗句释义: 1. 戊午京闱榜,题名得颇先:“戊午”指的是特定的年份,可能表示某个特定时间点。“京闱”通常指代科举考试中的京城考场,即中央级别的考试。“题名得颇先”意指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优先录取的资格或名次。 2. 授官十载后,赐告七年前:“授官”指的是获得官职或任命。“十年后”与“七年前”相对应,表明从得到官职到被赐予休假的时间跨度为十年加上七年,总计十五年。 3. 箧贮陈情稿,囊存历俸钱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配偶是前缘,从君未五年:这里的“配偶是前缘”意味着两人的结合似乎命中注定;“从君未五年”表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 - 两周虽有子,半世已无天:虽然有孩子(“周”),但生命的一半已经过去(“无天”)。这可能是在描述某种遗憾或哀伤。 - 大义身徒在,深恩骨可镌:这句话表达了对某人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仿佛对方的存在和恩情都铭刻在骨头里。
诗句释义 1 燕赵多豪杰: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河北和山东地区,这两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英勇豪迈的豪杰。 2. 悲歌不暇裁:形容在饮酒作乐之际,人们往往因情感激动而无法自持,歌声激昂到连歌词都来不及裁剪,即表达出一种激昂的情绪。 3. 素知黄祖性:黄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军阀,此处提到“素知”,表示对黄祖性格的了解。 4. 敢恃祢衡才:祢衡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才华横溢,敢于以自己的文采来挑战权威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在怀念逝去的爱妻的同时,也对妻子生前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与哀悼。以下是对诗歌逐句的详细解释: 第一句:“痛哭尊生老,双亲尚在堂。” 注释: “尊生”可能是对妻子的称呼,“老”指年老,可能意味着妻子已经年迈。“双亲”则指丈夫的父母,他们还在世。 赏析: 这一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哀悼,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妻子年老的无奈和对家庭责任的责任感。 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