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诗句大意、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判断,注意从诗中找出反映作者感情态度的词和句。 题干是:“圣人出”,翻译为:圣人出现;“麟凤来,川岳灵。万汇昌,百谷登”,翻译为:麒麟凤凰到来,山川河流显得神奇;各种动植物繁荣昌盛,各种谷物丰收;“雨旸时,四海宁”,翻译为:雨水和阳光适时而至
【译文】 凶猛的老虎肉,人吃了可以尝。壮士的心,不可被伤害。凶猛的老虎虽凶猛仍能被制服。壮士的心一旦受伤就难以忍受灾难。你难道没有看见陇上的农夫吗?放下农具,砍断荆棘,奋起挥臂高呼。嬴朝的宗庙已经荒芜。长城的修造带来怨恨不是明智之举。 【注释】 猛虎:指强大的敌人。肉:比喻食物。 壮士:指勇士或英雄。心:指精神、意志。 缚:束缚。 伤大难:遭受大的灾难。 释耰锄:放下农具
诗句翻译: 1. 麟游盛世,凤哕高冈。 - 麟游(指繁荣昌盛)与凤哕(形容声音响亮)都描绘了一个盛世景象。 2. 造物所钟,邦家之光。 - 造物(上天或自然)赋予了这个国家和人民以光彩。 3. 岂无其自,源远流长。 - 难道没有它自身的原因,而是有着长远的历史。 4. 我公秉钺,惠厥海疆。 - 我尊敬的长官(朱中丞)手握权力,对沿海地区施政恩泽。 5. 溯德唯旧,实由义方。 -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安化寺刻竹诗的赏析。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分析: 1. “苔光莹莹,云影皑皑。” - 解释:描述苔藓上闪烁的光和云朵的影子。 - 译文:苔藓的光芒晶莹剔透,云彩的影子洁白如雪。 2. “高窗雨过,落花飞来。” - 解释:形容窗外雨过天晴,花瓣随风飘落。 - 译文:雨水过后,高高的窗户外,花瓣像蝴蝶一样飘落。 3. “雨霁云沉,天光侵户。” - 解释:描绘雨过天晴后天空的景色
译文 君子行走,有玉器错落相间,有刀剑精工打磨。没有错落和打磨,谁还会买它呢? 田畴广阔,莠草却高大挺拔。思念远方的亲人,心中忧心忡忡。 追逐情欲,误入禽兽之境。遵循道义,践踏圣人的领地。 财物玷污了心灵,缺乏策略。环境可以改变人,但内心必须自我放弃。 倚仗孔门学说,弹琴卫护经典。衣服尚未完成,就改为衣裳。 不丢弃、不放弃,不钻牛角尖,不出奇制胜。一箭射中两只鸟,左右都失去猎物。 铸成金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词是一首咏物词,借春燕寄寓诗人的身世之感。 词人借立春之时听到哀鸣的春燕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注释: - 鹤鸣于天,鱼跃于藻。 - 有美一人,冰雪在抱。 - 缟衣茹藘,于尘之表。 - 我欲觏之,蒹葭缥缈。 - 南山在宇,源泉在户。 - 税驾东郊,遵彼畎亩。 - 课我农人,欣觇禾黍。 - 非力不食,安兹乐土。 - 衡门之下,有书有琴。 - 爰居爰处,载鼓载吟。 - 天地其庐,万类其襟。 - 山高出云,庶几遐心。 - 优游泉石,九十其年。 - 云诡波谲,变历万千。 - 唯兹高蹈,德音不迁。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桃树、李树不张扬自己的美丽,却引来众人的赞赏;后两句写花木之间有美丑之分,芳树之“芳”不是它的常态,而是它的特殊之处。 【答案】 译文: 桃花与李子并不夸耀自己,但它们却招引着行人踏出了一条小道。在这丛中生长着一棵芬芳的花木,其他树木也感到疑惑不解。你那花朵不应当在春天开花,叶子不该在春天萌发。 这棵花木的树干高耸弯曲,好像背对着绳尺一样
临高台 登临高台,目视远方。心中忧虑,悲伤延续。云散长空,雪消谷中。 海不扬波,山升朝旭。仰望青天,俯视众族。鸟儿飞翔,植物生长,众生共存。 有鹤苦饥,孤飞野宿。狂风四起,哀鸣如哭。 注释: 临高台 - 登上高台 豁双目 - 睁大眼睛看远方 心多忧 - 心里有很多忧愁 悲还续 - 悲伤持续不断 云敛长空 - 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消散 雪销谷 - 山谷中的雪融化 海不扬波 - 海面平静,没有波浪
【题解】 此诗为作者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作。诗人在滇南任上,目睹当地山高水长、民风纯朴、自然景色奇丽的风光和当地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深感欣慰。他以“七柏”自喻,歌颂了云南人民的高尚品德,表现了诗人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注释】 1. 大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2. 戕:伤害。 3. 奇珍:珍贵的宝物。 4. 男儿:男子。 5. 顺逆不中变: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