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巘
妙庄严域与世殊,非意所造离精粗。 佛心幻出真范模,清净宛若摩尼珠。 光明洞洞含十虚,殿堂楼阁并廊庑。 天人降下黄金都,地神捧出青芙蕖。 注释: - 妙庄严域与世殊:意为妙严寺的规模宏大,与世俗世界迥异。 - 非意所造离精粗:意为佛教的修行不是刻意制造,而是超越物质世界的纷扰,达到纯净的境界。 - 佛心幻出真范模:意为佛陀的心性如同幻化出来的范本,具有真实的品质和形式。 - 清净宛若摩尼珠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天地开合,运转于鸿枢,而乾坤为之门户;日月出入,经过于黄道,而卯酉为之门扉。因此建立琳宫,摹宪玄象,外则周垣之连接,灵星之横陈;内则重楼之划分,阊阖之仿佛。非尊崇严肃不可备制度,非壮丽壮观不可耸视瞻。 只有勾吴之邦,玄妙之观,赐额改矣,广殿新矣,而三门甚陋。万目所观,辟之于人,神观不足,一身之内,强弱弗侔,非欠欤?观之徒严焕文深念前功,是图是究。 当时则有夫人胡氏妙能,捐其簪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宿戒亲友,携幼偕往游览江郊时所作。全诗以“醉卧山中”为题,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第一句“侍辂院叔过山庐意行甚适”,描述了诗人在侍辂院叔的游历过程中,心情愉悦、意兴盎然。侍辂院叔,即侍从院长官,这里指代诗人的好友;过山庐,即游览山中住所,意即游山玩水。这一句交代了游历的地点和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侍辂院叔过山庐,意行甚适夜过半乃知醉卧山中而亲友或去或留因借渊明时运暮春篇一笑。 【注释】侍从(侍)辂院的叔叔来过我的山居,我心里很畅快。但当深夜过去一半时,才知道自己竟在山中醉卧着,而亲友有的已经离去,有的还在,因此想借《归去来兮辞》的“时运”一段以抒发情怀。 【赏析】诗中用一个“适”字,写诗人与山中亲友的融洽相处,写诗人对山中的陶醉,写诗人在山中醉卧的情景,写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满足。 摩肩趋利
【注释】 1. 七荚:指农历二月初一。 2. 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也称为“人胜节”。 3. 郑公:指唐朝宰相房玄龄的别称。 4. 上相:指宰相。 5. 老天:指上天或命运。 6. 生上相:出生就当宰相。 7. 扶:扶持、辅佐。 8. 收拾:培养、造就。 9. 山立扬休(xiū):山岳耸立,人才出众。 10. 篸(huán)华发:白发。 【译文】 七荚新春,问底事、以人为日。记贞观、郑公恰至
水调歌头·寿福王 作者: 苏轼 叔父茅封贵,先帝棣华亲。平生为善最乐,夙德宛天人。玉叶金枝方茂,瑶沼丹壶如画,光景镇长新。五福一日寿,万象总皆春。 正秋分,记初度,绂缠麟。传宣来自绛阙,瑞采蔚轮囷。乐有钧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酝,翠釜紫驼珍。笑把南山指,还以祝严宸。 注释: 1. 茅封贵:指的是福王被封为诸侯的荣耀。 2. 先帝棣华亲:指的是福王的父亲和先帝的关系亲近。 3. 平生为善最乐
水调歌头·寿洪云岩 表海归来后,眠食喜清安。身轻于鹄,上下山北与山南。何必交梨火枣,自是霜筠雪柏,岁晚越坚完。摩诘本无病,微笑指蒲团。天有意,留一老,殿诸贤。平生出处何似,试把二苏看。惟有黄门最贵,况是庞眉寿□,九秩阅人间。持此为公寿,即是寿元元。 注释:表海归来后,我回到海边,感到心情愉悦,身体也变得轻松愉快。 眠食喜清安:睡眠、饮食都感到清爽安逸。 身轻于鹄:形容人轻盈如鸟。 上下山北与山南
【注释】 平分敏手:形容黄倅(副使)的文采敏捷。 更觉山城小:更加觉得山城小,即“更觉”二字有反义词,“大”。 聊岸帻:闲散地整理发冠。 湓浦月: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所写的《琵琶行》中的月亮。 香山老:指白居易在江州时所种的香山(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的树木。 头未白,而今半百才逾九:我的头发还没有全白,现在已满半百了。 共说东园好:共同谈论着东园的美好。 问春馀多少:询问春天还剩有多些。
【注释】 ①山之天目:即天目山。②苍崖赤子:青翠的山崖,赤子,指儿童。③玉绳晚澹:傍晚时分,月亮在天上闪着微光。④归鸿入:归雁进入。⑤虚皇:道教称虚无无形之神为虚皇。⑥绣卣使名,洪枢衔位:古代帝王出行时,有专人执御,用“绣”字表示其尊贵身份;皇帝的印信叫“洪枢”,用“衔位”表示其地位。⑦催缀新班立:催促新班次的官员站立。⑧旗常婀娜:指仪仗队中旗帜飘扬的样子。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送别时的情状及送别后的关切。上片写送别的场景与情景。“病枕逢逢惊晓鼓”点出时令,又以“那堪”两字写出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之情;“莫唱骊驹催客去”一句,既表明自己不愿离去,也流露出对方依依难舍的情绪。下片写送别的细节与嘱咐。“折柳凄然无胜语”,“折柳”本是古代送别时的一种风俗,这里却用来表达作者的惜别之意;“加餐更把篝衣护”是嘱咐对方注意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