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巘
【注释】 方闻兴秀孝,久矣无令举。 方:刚刚;闻:听说;兴秀孝:指有才能的人;举,选拔;久矣:长久以来;无令:不让,不要; 公车冷于冰,吾已弃如土。 公车:指朝廷的官署;冷于冰:比冰雪还要冷;吾:我;已:已经,动词词头;弃如土:像抛弃泥土一样,比喻不被重用、不受重视; 提书向孔墙,万代礼乐主。 提书:拿着书;向孔墙:指拜孔子为师;礼乐:古代音乐和礼仪;主:主人,掌管者; 而与先簿正,厥有圣法寓。
【注释】 1.西岩使君:指唐代诗人王维。上冢过霅:到西岩(在今浙江湖州市)去扫墓。过,动词。霅,水名,流经浙江湖州。 2.敝庐:我的简陋的房屋。会:会见。 3.又能静话旧:又有人与我闲谈旧事。 4.所以道别:因此我要告辞了。 5.自为旴江行:我由旴江出发。旴江,即今江西境内的赣江上游。 6.最声日飞驰:形容时间飞逝。 7.赤子问襦裤:赤子,百姓;襦裤,古代衣服。比喻百姓生活贫苦。 8.白云满鬓髭
诗句: 1. 吾友邓善之,从游多佳士。 2. 虚中风寒处,子独钟秀美。 3. 忆昨初过我,丰度如冰峙。 4. 不肯逐利名,惟耽玩文史。 5. 闭门肆探讨,往往穷日晷。 6. 刻意逗幽深,飞辨摘讹记。 7. 我欲浚其源,融液会众理。 8. 何事遽索去,明发事行李。 9. 八咏须恣游,三山亦甚邃。 10. 人生着彩衣,侍官真乐只。 11. 行当拜家庆,亲颜为渠喜。 12. 非复旧阿蒙,有子能如此。
【注释】: 越人——泛指江南一带的人。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姜太公封于齐地,后人称齐国。后世——指后世的医者。名医——有名的医生。太仓长——古代官名,掌管仓库事务。亦出——也出来过。临淄——地名,在今山东淄博市。子实——即“子实君”,指姜太公。乡里——乡里人,邻里。谅——当。师——老师。从今——自从现在(这里指现在)。霅川水——霅川江,在浙江境内。饮者——喝水的人。厉疵——生病、得病。
诗句解析 1 君本邺中士 - 这里的“王仲明”是诗的主角,他在邺城中(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是一位有才学的人。 2. 行向建业去 - 邺城到建业(今南京市)去,指的是王仲明即将离开他的家乡前往建业这个地方。 3. 故都多感慨 - “故都”指的是邺城,而“多感慨”说明邺城对于王仲明来说是一个充满回忆和情感的地方。 4. 尽在登临处 - “登临处”可能是指某个可以俯瞰或远眺的地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送洪竹堂 家住西湖西,爱吟仍爱竹。 富贵岂不好,变灭如转烛。 一昨流落后,破垣竹犹绿。 往事何用访,得此良自足。 胡为被书误,弹冠向苕曲。 三年饭脱粟,不饱而况肉。 颇有青衿子,对之寻旧读。 时复吐佳句,家山如在目。 不知竹是伴,谁护苍玉束。 官满还滞留,欲归未可卜。 无钱买扁舟,迁居更勿促。 悠然谢此君,行止任迟速。 新年雨雪深
十月十七日,能静在海棠花下为客设宴,席间索诗。 【注释】10. 既望:十五的月。21. 九日约: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之约。22. 佳辰会:美好的时光。23. 玉林神:指西施。24. 风景杀:美景煞然,即景色很美。25. 锦城:古成都别称。26. 衔来定鸿鹄:比喻此花如鸿鹄之鸟高飞远去。 【译文】 久闻你归乡,扁舟载满春光。 竟忘了九月九日的约定,我心意还在等待。 今天得来相聚,恰逢佳辰美景。
柏生两石间,平地盍移置。 平地岂不好,又恐伤生意。 两翁为柏谋,其虑各已至。 受命独也正,固与凡木异。 夷险犹尔殊,而我本一致。 但能全其天,所择不在地。 我闻柏山名,抱艺久不试。 自种秋柏实,离离满山翠。 石碍曾不伤,地平亦不肆。 岁月渐婉娩,冰雪几凌厉。 此柏初不知,老大见根柢。 一笑谢两翁,何省为荣悴。 【译文】: 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如果把它搬到平地上栽培它就会长得更好
和德清曹鲁郊七十一吟 惟须饮美酒,分饷良已勤。珍重君子意,自酌不及宾。 注释:只有需要喝好酒的时候,才能分享美酒,这是很勤劳的。 和气何盎盎,喜色何津津。长我梨与枣,平地即仙宸。 注释:我们的友情多么融洽,喜悦的笑容多么灿烂。我的梨树和枣树,生长在平凡的土地上,却仿佛是天上的宫殿。 勿使他馈伤,小大相参辰。悛诵长短歌,尤足夷我神。 注释:不要让任何事伤害我们的朋友,无论大小都互相支持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在饯别潜冈南提举时的感慨和祝愿。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君前郡文学,端自吾州始。 坛坫日以高,到处执牛耳。 平生洒落胸,作事故奇伟。 飞上南楼去,坐得数千里。 全楚带五岭,古俗甚丰美。 一昨干戈后,或未识瑚簋。 禾稆生黉宫,学士气如洗。 此行累佩印,良为吾党喜。 三闾屈大夫,四海习凿齿。 堂堂始兴公,亦从韶石起。 何地不生贤,幸勿遐陋视。 着意绚荒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