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解析】 10.(1)词牌名“蓦山溪”; (2)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第一句的“东风”即指春风,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第二句中“做”通“作”。第三句“试轻尘,新绿遍”,写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第四句中“垂杨影里”是借景抒情。第五句中“莺声早”,写春意浓重。第六句“那郎”,即少年郎君,指青年男子。第七句“轻薄”指年轻气盛。第八句中的“旗亭买酒”是古代市井生活的一个场景
【注释】 襄璞年翁:作者友人的别名。襄,同“娴”,熟习的意思;璞,未雕琢的玉,这里指人的才能。夜集:晚上聚会。秋岳:指南宋诗人张孝祥,字子才。壬午:即公元1232年。 棘垣:篱笆。偿酒债:还清酒债。昨宵雨过:昨夜有雨,今夜无雨。今宵月何如:今晚月亮如何?作赋与弹棋:作诗和下棋。适我聊为快:正好让我快乐一下。英雄:指在座的文人雅士。在坐:在这里。意气偏豪迈:气概豪迈。攀鳞:比喻科举考试中举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蓦山溪”是词牌名,又名“碧玉箫”,“碧云天”,双调六十八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一韵。 碧天如水,浸一轮明月。暑气乍消残,更江水、涵空莹彻。河桥携手,清兴有谁同,苏赤璧,庾荆州,许把襟期说。 注释:碧蓝的天如同清澈的水一样,映照着一轮明亮的月亮。暑气忽然消失
【解析】 “蓦山溪·题钱圣月天童步趋图(壬午)”是宋代诗人吴文英的词作。这首《蓦山溪》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咏赞天童步趋图来表达作者对佛家禅理的理解。上片先写自己与天童步趋图的关系和感受,下片则以天童步趋图来比喻自己的心灵,表现其心如止水,不为外境所动。全词语言典雅,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赏析】 《蓦山溪·题钱圣月天童步趋图(壬午)》是一首咏物词。词的上片着重描绘了一幅佛家禅宗图画,即天童步趋图
蓦山溪 戊申孟夏,同年钱尔斐,招同曹秋岳、金梦蜚、张士至湖中小集(壬午) 岁华弹指,相见惊如昨。 白发共萧疏,还相对、一丘一壑。 风霜边塞,劳苦一归来,城郭是,故人稀绝,似辽阳鹤。 译文: 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今天与各位朋友重逢,令人惊喜不已。我们都已经白发苍苍,但仍然相互尊重,共同欣赏自然风光。我们在边塞经历了风霜雨打之后,回到家乡感到十分疲惫,但看到城市中的人们稀少
碧云芳草,极目平川绣。 翡翠点寒塘,雨霏微、澹黄杨柳。 玉轮声断,罗袜印花阴,桃花透,梨花瘦,偏试纤纤手。 注释:碧云芳草,即指春天的景色,碧云和芳草都是春天的标志。"极目平川绣"形容平原上的景色如同精美的刺绣一般美丽。"翡翠点寒塘"中,翡翠是珍贵的玉石,用来比喻女子的手,而"点"则形容其细腻的动作,"寒塘"则暗示着春雨的清凉。 去年此日,小院重回首。 晕薄酒阑时,掷春心、暗垂红袖。 韶光一样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碧山秋思”、“碧山乐府”。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有两仄韵一平韵。此词前后阕各四句四仄韵一平韵。 尤悔罨(yǎn):地名,在浙江绍兴。刘易台:在浙江杭州。 【译文】 湖上泛舟,白鹭在清朗的白天飞过湖面。 四面环水,红云般的影子扑向青苍的山中。 从这湖上选胜景,最喜爱养鱼的陂池,围杨柳。 阴晴变化,天气骤变,正是黄梅时节。 湖边和林下,有千古流传的名迹。 今日遂良游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 魏和公:即魏泰,字坦之,宋代著名文学家。 五十:年寿五十岁。 草堂居士:指魏泰,他在成都有一座草堂,所以自称草堂居士。 隐高名满:隐居而不为世人所知的高洁名声。 与伯仲:与同辈的贤人并列。 陶陶款款:心情愉悦而舒畅的样子。 卷易在床头:书卷容易放在床头,表示随时可读。 临山水,听清音:欣赏山水之美,倾听大自然的清音。 何必闲丝管:为什么需要弹奏丝弦乐器来取悦自己呢?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 自警:自我警戒。 寄:寄居,暂时居住的意思。 调:这里指人的一生。 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人到七十岁就很少了。 奸狡:奸巧,不正直。 故旧:朋友和熟人。 草草:马虎地,随意地。 分晓:明白,弄懂。 赏析: 《蓦山溪·自警》是宋代大词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词写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词以议论起兴,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叹,同时也抒发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以及语言特点的把握。解答时,需要学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分析每句诗句的内容,并结合题目要求概括出诗句的关键词。“蓦山溪”是词牌名,“晚春”是词的内容;然后要分析诗句的意思,再概括关键词,然后分析句子的手法,最后分析句子的思想感情。“清明过了,帘幕馀寒浅”,清明时节过后,帘幕间残留着一丝寒意。“芳树不胜风,任流水、飘红去远”:美丽的花儿禁不住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