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居士,身隐高名满。
游万里归来,与伯仲、陶陶款款。
行藏独杳,卷易在床头,临山水,听清音,何必闲丝管。
今年五十,幽谷春常暖。
况日景初长,报岭上、梅开一半。
闲看舞鹤,知道几千龄,爱玉树,进椒尊,烂醉仙亭慢。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

魏和公:即魏泰,字坦之,宋代著名文学家。

五十:年寿五十岁。

草堂居士:指魏泰,他在成都有一座草堂,所以自称草堂居士。

隐高名满:隐居而不为世人所知的高洁名声。

与伯仲:与同辈的贤人并列。

陶陶款款:心情愉悦而舒畅的样子。

卷易在床头:书卷容易放在床头,表示随时可读。

临山水,听清音:欣赏山水之美,倾听大自然的清音。

何必闲丝管:为什么需要弹奏丝弦乐器来取悦自己呢?

今年五十:我今年已经五十岁了。

幽谷春常暖:春天的时候,山谷中总是温暖如春。

况日景初长:况且现在阳光明媚,时间刚刚过午。

报岭上、梅开一半:就像报晓的太阳一样,山上的梅花已经开了一半。

闲看舞鹤:悠闲地观看舞动的鹤。

玉树:用玉石雕成的树木。这里借指美玉。

进椒尊:献上椒酒。椒是一种香辣的植物,古人认为它可以驱鬼避邪。

烂醉仙亭慢:畅饮至烂醉如泥,仿佛进入了神仙的亭子,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作者在成都草堂时,过着淡泊的生活。他喜欢读书,喜欢山水,喜欢音乐,也喜欢饮酒。在这首词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草堂居士,身隐高名满。”这是全词的第一句,也是全文的主题所在。草堂居士,指的是魏泰,他在成都有一座草堂,所以自称草堂居士。他因为不追求名利而隐居,所以他的名声很高。

“游万里归来,与伯仲、陶陶款款。”这是第二句,描述了魏泰游历万里之后归来的情景。他与同辈的贤人并列,心情愉悦而舒畅。

接下来的句子:“行藏独杳,卷易在床头,临山水,听清音,何必闲丝管。”描述了魏泰隐居生活的情况。他行踪隐秘,书籍轻易地放在床头,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他欣赏山水之美,倾听大自然的清音,不需要弹奏丝弦乐器来取悦自己。

“今年五十,幽谷春常暖。”这是第三句,描述了魏泰的年龄和他所处的环境。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但仍然生活在幽静的山谷中,春天总是温暖如春。

“况日景初长,报岭上、梅开一半。”这是第四句,描述了魏泰看到的景象。此时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山上的梅花已经开了一半。

“闲看舞鹤,知道几千龄。”这是第五句,描述了魏泰观赏舞动的鹤的情景。他明白舞动的鹤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第六句:“爱玉树,进椒尊,烂醉仙亭慢。”描绘了魏泰饮酒的情景。他喜爱玉石雕刻的树木,献上椒酒,畅饮至烂醉如泥,仿佛进入了神仙的亭子,悠然自得。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