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原德)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青年志已乖,甘心在沈冥。 - 注释: 志向已经改变,愿意沉溺于深静的生活中。 - 译文: 年轻人的志向已经偏离了原本的方向,宁愿安于深沉、安静的生活。 2. 田园有真乐,云路无宦情。 - 注释: 在田园之中寻找真正的快乐,对仕途中的名利没有太多欲望。 - 译文: 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对仕途中的名利没有太多的欲望。 3. 兹焉将安之,前途渺蓁荆。 - 注释:
【赏析】 《和陶诗癸巳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王绩的组诗作品,共二首。这组诗作于天宝三年(744)冬,当时王绩已年近五十岁。此诗第一首写自己对古代圣贤的怀念;第二首则以“我咏豳风篇,预立斯为善”表明了自已的高尚志向。 “古来耕耨劳,秉耒身已践。” 从古到今,农民种田劳动都是很辛苦的,可是他们仍然亲自拿起犁头,身体已经劳累得疲惫不堪了。 “四体良亦劬,岁歉饥不免。”“躬亲耕种,辛勤劳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和陶诗悲从弟仲德》。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独步当深秋,木叶正飘零。 独自漫步在深秋时节,树叶纷纷飘落。 感此泪承睫,伤怀在幽冥。 因这美景触动了心中哀愁,忧伤之情难以言表。 往事已如梦,安得忘平生。 过去的事情如同梦境一般,如何才能忘却这些往昔? 伊昔雁行日,风采令人倾。 昔日鸿雁成行的日子,风采让人倾倒。 藻思发篇翰,浑然若天成。 思绪涌动,文章挥洒自如
和陶诗癸酉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子期既不遇,伯牙弦已绝。 山中少人事,柴门昼长闭。 漠漠寒云低,纷纷忽飘雪。 喜与林下士,襟怀共清洁。 注释:子期,即俞伯牙,春秋时期晋国音乐家。 译文: 子期不遇,伯牙的琴声也随之断绝。 山林之中少有人烟,柴门长时间关闭。 漫天的寒云压低,突然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喜欢与林中的贤人交往,胸怀也变得清高洁净。 诗歌和美酒给我带来很多乐趣
注释: 秋霜既已肃,草木倏云腓。兹辰启华席,送子将南归。 举觞相劝酬,欲别情依依。为郡绍前躅,古人谅弗违。 大道日已隐,世态良足悲。遗爱如甘棠,千载有光辉。 而我乐闲逸,衡门自栖迟。兹别隔岳,相思意难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王抚军(可能指王献之)的府上送别客人时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客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闲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秋霜既已肃,草木倏云腓”
注释: 1 忆昔初会时,杯酒接殷勤。 - 回想初次相见时,我们通过酒杯表达对彼此的深情和友好。 2. 倏忽已十载,交情晚弥亲。 - 仅仅过去十年,我们的友谊却变得更加亲密。 3. 所嗟久离阔,无由卜为邻。 - 我们因长时间的分离而感到难过,但无法决定是否搬到一起住。 4. 徘徊共携手,行乐及兹辰。 - 在离别之际,我们一起手牵手地行走,享受当下的快乐时光。 5. 如何日欲暮,临岐袂将分。 -
注释: 1. 仲夏宿雨收,当晨送轻飔。 仲夏,指农历五月初。宿雨,指隔夜的雨。清晨,即早晨。轻飔,微风。 2. 杖履陟丘陇,凉气袭我衣。杖履,指拄着手杖行走。丘陇,指山丘。凉气,指清凉的风。 3. 清兴悠然生,因之历翠微。清兴,清新的兴致。悠然,悠闲的样子。翠微,青翠的山峰。 4. 茫茫宇宙间,不能忘忧葵。茫茫,形容辽阔无边。宇宙间,指广阔的天地之间。忧葵,比喻忧虑的人。 5. 尚念鲁中叟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作答时,先读懂诗句,然后根据内容来回答,注意要结合注释和重点字词来分析。 “知己二三子”意思是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三人,“曲径不可涉,周道同所之。”意思是说山路曲折难行,但大家一同走过了;“载酒共游赏,多在春秋时。”意思是说载着美酒一起游玩欣赏,大多在春天秋天的时候;“丘轲去云远,文岂不在兹。”“丘轲去”“云远”指的是孔子
【解析】 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和陶诗岁暮和张常侍”,这是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生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最后总结作者的情感。 此诗前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在岁尾的寒泉旁话别,后八句写诗人与友人的书信往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看法以及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 【答案】 译文: 岁月匆匆已至年底,空山传来寒泉声响。自从与您分别后,再没有机会畅谈心绪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本诗为作者与郭主簿的酬和之作。开头两句写辞官并非为了乐隐,而是担心名节有损,“所惜在名节”一句是诗人内心真实的表露。接下来两句写郭主簿爱子胸怀清白,如同秋水一般清澈透明,而诗人自己居处虽无松菊之秀,但贞操高洁,两相辉映。以下四句写自己与郭子美的生活情态。最后两句以“卓哉”、“劲气”赞美郭主簿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