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誉
祝英台近 · 孤馆积阴,独居无作 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爰赋此词以掳归思 暗潮生,纤月暝(míng),解榜越江口。脉脉新愁,堆上短亭柳。有人玉笛声中,罗衾如水,这归梦、比莺还瘦。 正僝僽(qiǎo lǒng,忧愁、烦恼的样子),道是芳草吴天(吴地:古代指长江下游一带;吴:古国名),何处重回首。烛冷香温(温:暖和,香气四溢),滋味尽消受。 可怜落尽桃花,春寒孤馆(馆
【注释】 1.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石调·念奴”。 2. 乘月:趁着月亮的光亮。 3. 三多桥:地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4. 虞卿:即虞姬,项羽的宠妾。 5. 日月几何,欢游不再:意谓时间过得很快,欢乐的日子已经过去。 6. 赋以哭之:作《念奴娇》词以抒发哀怨之情。 7. 黄公垆:指黄泥冈,在今安徽毫州西南。项羽兵败自刎于此。 8. 西州: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古都。 9. 马挝:指打铁声
注释: 春夜,春天的夜晚。单衾,单薄的被褥。冷,寒冷。觑,探望。恹恹,形容心情烦闷。思多,思念的人多。梦转无,梦中没有。矬(cuo),矮小。月,月亮。酒醒,醒来。晓莺,早晨叫得最勤的鸟。这愁,这种忧愁。枕知,知道是因忧愁而难以入睡。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夜不寐时的孤寂与忧愁,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全词以“春夜”为背景,通过对春夜景象的描绘
诗句 1. 红闺只恨兰宵短,卸了残妆。倚遍回廊。月在樱桃树底黄。 2. 可怜此夕蓬窗宿,费尽思量。挨遍凄凉。不信离家夜更长。 译文 1. 我独自在闺房中,却只恨月光短暂,我卸下了化妆,靠在长廊上。月亮藏在樱桃树下的黄色花朵里。 2. 这个夜晚我孤独地在破旧的窗户前过夜,费尽心思,忍受着凄凉,却不相信离家的日子比夜晚更漫长。 注释 - 红闺: 红色的闺房,这里指女子的内室。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综合赏析。“重九节”点明时间,是作者回忆的节日;“十载住吴门”交代了地点,是作者在苏州居住的十个年头;“花舫”和“担菊市”,写诗人重游虎丘时的所见;“箬篮狮巷买糕人”写作者与梦西追忆旧游时所见。全诗语言通俗易懂,句法结构整齐,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答案】 (1)“重九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日,为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菊
【诗词】 蝶恋花 · 九月初二夜雨过垂虹桥,书感同梦西 细雨愔愔蓬背滴。蓬底羁人,自展单衾褟。梦又不成灯又黑。乱鸦声里天如墨。 似酒浓愁无处说。待倩双鸿,远向天涯觅。桥外杨花桥下客。可怜一样伤漂泊。 【注释】 1. 秋雨绵绵:形容秋日的雨水连绵不断,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2. 愔愔:形容雨声细微而连续。 3. 蓬底羁人:指在船上或船篷下的游子、旅人。 4. 自展单衾褟
【注释】: 1. 迈陂塘题吴江倪又香秀才白门秋柳填词图 2. 最惺惺、六朝烟柳,生来便恁愁楚。玉箫吹软秋魂影,扫作半天风絮。丝几许。怎不绾、离人但绾离情住。记他归路。认一桁斜阳,乱鸦声里,红过莫愁去。 3. 待说起,门巷绿阴前度。回头有甚情绪。酒边香誓灯边梦,除是杨枝能谱。天肯否。天肯借、柔条稳把双栖护。断肠谁诉。剩丁字帘前,西风瘦燕,呜咽唱金缕。 4. 最惺惺、六朝烟柳,生来便恁愁楚
【注释】 连宵:整夜,通宵。 恶(wù):坏,恶劣。 孤榜:指孤独的灯笼。 瞢腾:昏昏沉沉,形容睡意正浓。 石门:地名,在今河南辉县西北。此处借指女子住所。 想对:想和他对面而坐。 残更:深夜。 箫郎:指男子。 赏析: 《采桑子·连宵只是心情恶》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写的一首词。上片写主人公夜不能寐,思念远方所思之爱人;下片写主人公独自倚着窗户,对着红窗绣帘,与所思之人相对倾诉衷肠
诗句翻译:月亮啊,你照见了多少人的欢宴与漂泊? 译文:月儿啊,你照着几家人正在举行宴会呢,又有几户人家正经历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注释:本句中“吴山千万叠”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的山脉群,这里用以形容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大江南北”则是指整个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江南地区在遭遇洪水之后,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一方面有欢乐的宴饮场景(“欢宴”)
醉花阴 · 初三夜泊石门县,微霁见月同梦西 注释: - “初三”:农历每月的第三天,这里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三。 - “夜泊”:晚上停船靠岸休息。 - “石门县”: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 “微霁”:天空中云层开始散去,露出月光。 - “同梦西”:与梦中的景象相似。 译文: 在农历九月初三的一个夜晚,我在石门县泊船休息,当天空中的云开始散去,月亮也露出了它的身影。我站在城下吹着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