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溯
【注释】 1. 象耳:山名,在今四川彭山县。 2. 堰:水坝。 3. 蜀玉垒:指嘉陵江中的玉垒山。《太平寰宇记》引《益州记》:“玉女祠前有石壁立,高十余丈,状如剑戟,谓之玉垒。” 4. 汉金堤:指嘉陵江南岸的江心岛。 5. 三江:长江、嘉陵江、涪江,合称三江。 6. 百社溪:指嘉陵江北面的白鹤滩至石船碛一带,为嘉陵江支流之一。 7. 凫鹥(fúyī):水鸟名。这里指鸭子和鹅。 【赏析】
【注释】 元有不病者,君无嗟遽衰:元有(元稹),没有生病的人,你也不要哀叹自己衰老。元有指元稹,简元辅,元稹的朋友,字元振,号元和子。他与白居易友善,常在诗中相唱和,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之一。简元辅,就是元稹的朋友,字元振,号元和子。 闭门谢馀子,扶杖看清时:关门谢绝其他宾客,拄着手杖欣赏春景。余子,其他人。 野树着花早,春江生浪迟:野外的树木早早地开放花朵,而江面上的春水要晚一些才能泛起涟漪。着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逐句分析其内容、情感以及手法等,同时还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来回答。此诗首联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颔联写景,描写了池水满溢、鱼不食藻,花暖蝶先知的情景;颈联写景,描写了诗人与师伯浑相对饮酒、歌咏欢聚之乐的情态;尾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最后一句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答案】
注释:脱略簿书外,按行池籞中。 笋长风解碧,莲净雨攲红。 佳客常契阔,良宵难会同。 巾车幸过我,取别莫匆匆。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与客人在池上饮酒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脱略簿书外”,意为将公务暂且搁置,尽情享受自然之美。接着四句描述了池上景色,通过“笋长”、“雨欹”等词描绘了春日里的生机勃勃和清新自然。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常常相聚,共享美好时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夔州歌》。诗的前四句分别描述了夔州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沙寒兼白石: - “沙寒”指的是秋天的沙地,因为气温低且风大,所以感觉寒冷。 - “兼白石”则可能是指在这种寒冷的环境中,白色的石头显得格外突出和冷清。这里的“兼”可能是形容词与名词的结合,形容沙与白石共同的状态。 2. 瀼断入青溪: -
视通济堰二首 宋代晁公溯诗作赏析 1. 野树皆绿叶 - 诗句描绘初春时节,树木上满是嫩绿色的叶片。 - 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 清江初白苹 - 描述了清澈的江面上漂浮着初生的白色浮萍。 - 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自然景观。 3. 偶来无筮日 - 表达了诗人偶尔来到此地,无需占卜吉凶。 - 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淡然态度。 4. 小出当行春 - 形容诗人轻装出发,享受春天的气息。 -
细雨真宜麦,轻阴似养花。 人烟随土断,村径逐溪斜。 大道能方轨,春泥欲溅车。 归来洗靴裤,城郭未吹笳。 注释: - 细雨真宜麦:形容细雨对麦子有好处,可以促进生长。 - 轻阴似养花:形容轻阴像照顾植物一样照顾花朵。 - 人烟随土断,村径逐溪斜:描述村庄里的居民已经离开,只剩下小路和溪流,显得有些荒凉。 - 大道能方轨,春泥欲溅车:表示宽阔的道路已经变得平整,春天的泥土好像要溅到车上
【诗句释义】 1. 野绿平如案:形容田野上的绿色非常均匀,就像是一张平整的桌子。 2. 松青润更加:形容松树的绿色比平常更鲜艳,更滋润。 3. 两岐惟有麦:指田间只有两道分岔,那里种满了小麦。 4. 一县已无花:全县都没有开花的景象,可能是指春天已经过去,没有花儿开放了。 5. 日色深迷雾:天色阴沉,云雾缭绕,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 6. 江流浅见沙:江水流动缓慢,水面上可以看到沙滩。 7.
诗句释义 1 节往天始肃,地炎霜尚微。 - “节往”指节气来临之前,“天始肃”说明天空开始变得清朗、严肃,象征着秋天的开始。 - “地炎霜尚微”则形容虽然大地已入秋,但天气仍然温暖,霜尚未完全降临。 2. 静闻木叶下,晴见荻花飞。 - “静闻木叶下”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寂静中可以听到树叶落下的声音。 - “晴见荻花飞”则描写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看到荻花在空中飞舞的景象。 3.
我们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题目“视通济堰二首”提示我们要关注“通济堰”,这似乎是一首诗歌的题目,因此我们需要从诗歌的内容出发来解读它。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往年初堰坏,乐岁亦民饥。 - “往年”指过去的时候。“初堰坏”指的是之前修建好的堤坝被破坏。“乐岁”通常指的是丰收或快乐的年份。“亦民饥”说明在那个时期,即使有好收成,百姓也可能因为灾害、战乱或其他原因而遭受饥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