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溯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扫径通春屐 - 清除道路,迎接春天的到来。"扫径"指的是清扫道路上的落叶等杂物,"通春屐"则可能指穿上适合春季行走的鞋子。 2. 开林启夕扉 - 打开树林的门扉,迎接夕阳。这里的"开林"意味着让阳光照进树木间,"启夕扉"则是指傍晚时分,开启门户迎接夕阳西下。 3. 浮鸥避人去 - 海鸥在人们到来时选择避开,避免人类干扰。这里的"浮鸥"可能是海鸥的俗称
晴野 草色熏晴野,溪痕上白沙。 鸣鸠行哺子,晚树续开花。 多事真堪厌,浮生每自嗟。 坐来归兴动,城郭欲吹笳。 译文: 晴空下的田野绿草如茵,小溪的水流冲刷着沙滩留下的痕迹。 鸟儿在田间来回飞翔,忙着喂养自己的儿女,而晚秋时节的树上又结出了新花。 生活中有许多烦心事让人感到厌烦,人生如同浮云一样飘渺无常,我常常感叹自己的命运。 坐下后,心中涌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想要离开这里去到远方。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的运用,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来回答问题。 首联:“道路通襄野,风烟近楚天。”诗人在汉川郡治所所在地,放眼望去,只见道路蜿蜒通向襄野,远处风烟弥漫,隐约可见楚国的天空。“道路”是动词,“通”是动词,“襄野”是名词;“风烟”是名词,“近”是副词;“楚”是代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诗句进行赏析”,答题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大冶县见梅”意思是:在大冶县见到梅花,这是一首五律诗。首联交代了写这首诗的时间和地点,“客里逢春色,江梅发故枝。”诗人在大冶县见到梅花,正是春天,看到江边的梅花又开放了,不禁想起了自己客居他乡的身世
官舍 雨径苍苔滑,风帘翠筱斜。 邑居藏万室,驿道接三巴。 晓堞调清角,春庭放早衙。 归休幸无事,随意酌流霞。 注释: 官舍 - 官府的住所 雨径苍苔滑 - 雨水沿着小路流过,使得道路变得湿滑 风帘翠筱斜 - 风中的竹帘随风倾斜 邑居 - 指官府所在地 万室 - 成千上万的房屋 三巴 - 泛指边远的地区 晓堞 - 早晨的城防墙 调清角 - 吹起嘹亮的号角声 春庭 - 春天的庭院 放早衙 -
【注释】官居:做官;复何有:有什么呢;幽事,深奥的事;堪夸,值得称道;高树,高大的树木;行春蔓,春天时攀援在树上的花藤;疏篁,稀疏的竹子;上晚花,傍晚时分开放的花朵;常年,一生都在外;作客,在外居住;随地即为家,到处都可以是家;关山路,通往京城的小路;赊,远。 【赏析】此诗以诗人自己为主角,写他闲适自得的生活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他在官场中的闲适生活,以及他对家乡山川的深情眷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抓住诗歌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郊外”是这首诗的开头,点明地点,为全诗定下基调。第二句“草尽春泥绿”,写春天里,草已长满大地,春泥也变得绿了,这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第三句“花乘晚照明”,写傍晚时分,花朵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第四句“遥山先暝色”,写远山在傍晚时被暮色笼罩着。第五句“平野易风声”,写平原上容易听到风声。第六句“归沐休形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评价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和情感倾向,根据关键字词的提示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然后结合注释内容作答即可。 这首诗的标题是“自恭州之眉阳相送者六客意不可忘以诗为谢”
【释义】 听到笛声,不禁联想起当年李广射猎的情景。 【译文】 夕阳西下,我躺在郿坞上休息,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 天空晴朗,只见一只孤鹤鸣叫着从高空飞过,江水澄清,蛰居在水中的龙也发出阵阵鸣叫声。 山谷中风声阵阵传来,但见山高月尚未出。 谁能和我一同欢宴今夜,就举杯同饮吧! 【注释】 落日卧:太阳落山了,躺下休息。 忽闻吹笛声:突然听到远处的笛声。 天清:天气晴朗。 孤鹤唳:形容声音凄切悲凉。
【注释】 苍江:指长江的上游。湍硖(tuān xiè):急流险滩。东坡:指山名。颓阳:指落日。仆夫:指车夫。行李:指诗人自己。 【译文】 从苍茫的长江上出发,在乱石之中云气升腾。我中年时身体强健,今日才来攀登高峰。在湍急的峡谷里传来寒风的鸣响,落日余晖中山影隐没。仆人询问我的行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东归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丰七年(西元1084年),作者在湖北黄州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