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 全诗如下: 谁弄山阳古调,历历暗飞声到。折柳最关情,惹起离愁多少。烦恼。烦恼。留得月儿相照。 译文如下: 是谁在弹奏那山阳的古老乐章?声音清晰地飘入耳中。吹奏柳枝最能触动人心,引发了多少离别之愁。令人烦恼。令人烦恼。只有月亮还照耀着。 注释如下: - 山阳:地名,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东面。古调:古老的乐曲。 - 历历:清晰地。 - 暗飞声到:仿佛声音在空中飘荡
【注释】 寒重:天气寒冷。清尊:酒杯,这里指代饮酒的容器。 敞裘:敞开衣服。御:挡风保暖。 怕倚最高楼:担心站在高楼上。 鹦鹉:传说中的鸟名。《汉书·扬雄传》:“(王)吉后为《羽猎赋》,……其辞曰:‘孔雀兮来游,鸾凤兮下翔’,凤凰、骐麟、鹦鹉、玄鹤,千步一趋,争先相从。” 檐前细语:屋檐下的鹦鹉在低声说话。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冬日里登高望远时所作。首句“寒重”点明了季节和环境
【注释】 1.羞杀:使……羞愧。 2.影儿:这里指月亮。 3.暗垂:悄悄地垂下。 4.双星:指牛郎织女,因为牛郎织女每年只能见一次,所以人们用“双星”来比喻他们夫妻。 5.楼上:指女子的居处。 6.含愁凝望(liàng):含着悲伤忧愁的眼神凝望着。凝望:凝视。 【译文】 我羞得把月亮的影子羞成了两个。在灯下偷偷地垂下了罗帐。只为辜负了我的情人,使得牛郎织女两颗星星也黯然失色。 我楼上楼上
孤枕销残薄酒。黯黯一灯相守。檐竹撼西风,门外不知晴否。 消瘦。消瘦。醒到五更时候。 注释: 1. 如梦令:一种曲调名,多用于词牌中。 2. 孤枕:孤单的枕头。 3. 销残:消磨殆尽。 4. 黯黯:暗淡无光的样子。 5. 一盏:一杯酒。 6. 檐竹:屋檐下的竹子。 7. 西风:秋天吹来的风。 8. 消瘦:形容因思念而憔悴。 9. 醒到:直到醒来。 10. 五更:古代时间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②芳树:盛开的花朵。③愁思:忧愁的心思。④倚阑干:站在栏杆旁边。⑤轻寒:微冷的春雨。⑥无语:没有言语,指心中无限惆怅。⑦此情:这种心情。⑧情绪:指作者此时的心情。 【赏析】 《如梦令》是一首小令,词调为唐教坊曲,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一叠韵。这首词写春天景色,抒发伤春之情。上片写春光渐老,愁思暗合,无计排遣;下片写帘外细雨绵绵,无人知晓此时心情。全词以景抒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熟悉课本中有关词的知识。注意把握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静对书灯如豆”意思是:在安静地面对一盏小油灯,灯光微弱,如同豆粒一般。“一晌跳珠雨骤”意思是:一霎时像弹丸一样滚动的雨点骤然打来。“生受。生受。照得纸窗清透”意思是:这美好的时光,我承受得住,承受得住。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到纸上。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写月夜读书的情景
【注释】: 1. 缃梅图:指画中的梅树。 2. 吴霜:古代传说中吴地的霜,这里泛指吴地的美发。 3. 守花幺凤:即守护花朵的凤凰。 4. 瑶台: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这里借指美好的环境或境界。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自题于其画作《自题缃梅图》中的一首词,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之情。 上片“明月一窗谁共”,描绘了词人独自欣赏美景的画面,明月高悬,照亮了整个房间,使得词人仿佛与月亮为伴
已忍前尘如梦,犹说三生情种。 妾是玉梅花,郎是绿毛幺凤。 寒重。寒重。明月一窗谁共。 注释: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着向卷帘人询问外面的情况,她却回答说海棠花依然绽放。这让我不禁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她的粗心大意和回答的错误。这里的“绿肥红瘦”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整首词以对话推进情感的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赏析
【注释】 妆罢:梳妆打扮完毕。阑干:栏杆。飒飒:风声。更:副词,更加。蒙蒙:雨幕。海棠:指花名。 【赏析】 此词描写深秋时节,一位少妇倚着阑干,眺望着西风萧瑟、帘外芭蕉如洗的凄清景象,触景生情而愁绪满怀,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与哀怨。全词语言明白如话,写景细腻真切,情景相融,意境深远,是婉约派作品的典型代表。 “妆罢”,点明时间,也表明人物已经梳妆打扮完。这是闺中女子一天开始时的活动
昨夜花阴月浅。梦到谢娘庭院。瘦了小腰支,人似绿云浑软。春短。春短。愁满玉箫心眼。 注释:昨夜月光昏暗,我梦见了那位女子的庭院。她的身姿纤细柔美,如绿云般柔软。春天太短,春天实在是太短了!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梦境和对女子相思之情的词。上阕写梦中所见,下阕写梦中所感,用词典雅含蓄,意境优美动人。全词抒发了对远方女子的深切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