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琦
雩都县西禅田寺有生佛甚灵,殿后有竹十三竿云是佛在日所敲之竹即今存焉。 译文:雩都县西边的禅田寺有一座非常灵验的生佛雕像。庙宇后面有竹林十三棵,说是这生佛曾经在这里敲打过竹筒。 注释:雩都县(今江西省赣州市),位于赣南山区,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风景秀丽,气候独特。禅田寺是当地的一座古老寺庙,建于唐代,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生佛雕像则是寺庙中供奉的重要文物,它象征着佛教的慈悲和智慧
【注释】 靖节:陶渊明的号。 何须五斗折腰为:《晋书·向秀传》记载:向秀与嵇康、吕安三人友善,嵇康被杀后,吕安被牵连入狱,向秀为其奔走,但因不满于司马集团的政治黑暗和腐败而辞官隐居。此处指陶渊明不慕富贵而归隐田园生活,故说“何必折腰”。 柴桑:即柴桑人,陶渊明曾隐居柴桑。 栗里:今江西靖安县南三十里处,陶渊明有《归园田居》其三诗。 云深:形容山高林密。 松菊:松树和菊花。 衣巾:衣着和头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歌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本诗首句写泊舟江边的情景;颔联由眼前之景生发出议论;颈联写秋声、雁影,寄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尾联写归家不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1)泊舟江边,系缆于大江之滨。
【注释】 ①王知县:王德化。德化,地名,今属浙江。②匣剑:剑匣,剑鞘。③式微:衰微。④客计:客居异乡之计。⑤宦情:做官的情怀。⑥石田:指农田。⑦凫舄:野鸭之足,借指平民。⑧棠梨:棠梨树,一种树木名。⑨龙寻:地名,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⑩款春晖:迎着春天的阳光款款而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德化王知县之作。诗写离别之情,笔法细腻,情景交融,富有韵味。首联两句写自己离乡思归,感慨仕途不顺
秋到人间才六日,闲寻野寺过莲华。 译文:秋天来到人间只有六天了,我悠闲地寻找一个荒废的寺庙,它坐落在莲花之上。 注释:秋天、人间、荒废、莲花(时间、地点、事物) 赏析:首联点出季节和地点,描绘了一幅秋日寻访野寺的画面。 秋到人间才六日,闲寻野寺过莲华。 译文:秋天来到人间只有六天了,我悠闲地寻找一个荒废的寺庙,它坐落在莲花之上。 注释:秋天、人间、荒废、莲花(时间、地点、事物) 赏析
【译文】 紫翠烟霞从上方飘出,游人登高远望怀念先皇。 石栏上只有乱石与岩花,翠辇不来山路荒废了。 此日风云犹有王气,旧时草木被天香。 夜深寂寞人归后,犹有山灵护御床。 【注释】 1. 紫翠烟霞:形容山景美丽,如烟似霞。 2. 上方:指山峰之巅。 3. 石栏空见岩花乱:指在山石栏杆上,只见满眼的岩花。 4. 翠辇不来:指昔日帝王的车辇已经不在。 5. 王气:帝王之气,指帝王统治下的吉祥气息。 6
《山行杂咏》,一首描绘山路崎岖与自然美景的七言绝句,出自清朝诗人袁枚之手。诗中细腻地刻画了浙江南部山区的地貌特征和作者的亲身体验,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卷。以下是对该作品的逐句赏析: 1. 首句解析:“十里崎岖半里平。” 这句话以“十里”和“半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山路曲折多变的特性。其中,“十里”可能指的是一段较长距离的山路
题吴元珍钓图 老翁撑船傍芦荻,船头独坐看秋波。 不知昨夜风声恶,但见满溪山色多。 谁人著笔成图画,有客吟诗学棹歌。 我亦颇识江海趣,几时同子披烟蓑。 注释: - 老翁(lǎo wēng):年纪较大的男子。 - 撑船(chēng chuán):划船。 - 独坐(dú zuò):独自坐在船头。 - 看秋波(kàn qiū bō):观看秋水。 - 着笔(zháo bǐ):作画、写文章。 -
诗句释义: 1. 拂拂轻风谷雨初,绿杨堤上步纡徐。 - "拂拂轻风"描述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四月间,标志着春季向夏季的转变。 - "绿杨堤上步纡徐"描绘了春天柳树新叶茂盛的景象,人们在堤上悠然散步的情景。 2. 竹林生笋长过母,巢燕扑虫归哺雏。 - "竹林生笋长过母"指的是竹笋快速地成长,甚至超过了竹子本身的高度。 -
【注释】 囊书匣剑宿禅房:指作者携带书籍和剑入山,在禅房里休息。 坐听更筹夕未央:坐在寺庙里,听着报时的声音一直到深夜。更筹指更夫打更的声音。 绀殿香消灯影小:绀色殿宇中香烟已尽,灯光映照着的人影显得更加微小。绀殿,即绀殿,佛教称佛殿为绀殿,这里泛指寺庙。 故乡梦觉雨声凉:从梦中醒来,听到淅沥的雨声,觉得有些凉意。故乡梦,比喻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候蛩戒夜秋将晚:到了秋季傍晚,蟋蟀开始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