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所作,题目为《题旴江王章甫梅境》。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以及注释的详细解析: 1. 仙伯当年亭植梅,当今天子题品来 - 注释:仙伯,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曾经在亭子种植了梅花。如今,这位皇帝亲自前来欣赏并评价这些梅花。 - 译文:古代的仙人在亭子里栽种梅花,而如今的皇帝则亲自来到现场,欣赏这些美丽的梅花。 2. 梅花是我丈人行,见梅不赋梅应咍 - 注释
诗句原文与译文 南山 其二 赏析 1. 诗句原文 彼美人兮,在南山之侧。 我不见兮,寤寐思服。 2. 译文注释 彼美人,即美人,指代一位美丽的女子。 南山,即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的一座著名山脉。 在,停留。 我不见,即不见我,表示无法相见。 寤寐,即日夜。 思服,即思念爱慕之意。 3. 词语释义 - 彼:指示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美人”。 - 美人兮:古代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
【注释】 1. 十二时:指佛教中的时间概念,即昼夜十二个时辰。六不收:指禅宗的“无为法”。 2. 了然:明白、清楚。 3. 禅河:比喻佛性。 4. 尘世荣枯:指世间的荣华富贵和衰败死亡等现象。 5. 涅槃:佛教名词,意译“熄灭生死”。 6. 浮沤(ōu):比喻虚幻的东西。 7. 用工处:修行的方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作品。诗人以十二时中的六不收来表达禅宗的无为法
【注释】 涉:渡。 夫容:女子的美貌。 厉揭(jié):指用力,形容努力。 此物:这里的“物”指的是前四句中的“江上芙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渡江时看到美丽的芙蓉而作的。首二句写自己渡过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芙蓉;三、四句写自己见到芙蓉却不知向谁倾诉;五、六句写自己因得不到知音而归去无期,只有惆怅地叹息;最后两句则感叹世人不懂得欣赏芙蓉,因而爱芙蓉的人也就少了。 诗一开头用“涉江采夫容
【注释】 庬:深。 微妙诀:秘法,诀窍。 古籀(shì):古代的字体,篆书。 体势:字形结构。 烱烱(yíng):明亮的样子。 传:传授。 心会口难说:心里明白,口头表达不出来。 【赏析】 此诗为杂诗之第四首。前两句是写景,后六句是叙事,最后四句是抒情。全诗语言平实、朴实无华,用词简练,但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开头二句“深岩有老翁,庬眉须鬓雪”,是写景
南山其一 【注释】彼美人兮,在南山之阳。:彼,代词,指那位美女。美人,这里是指所要寻找的爱人。在南山之阳,在山之南面,即“在南山”。阳,山南面的坡地,也作“朝阳”讲,意即“在山南面”。 岂不尔思,道阻且长。:岂,难道。尔,你。思,思念。哉,句末语气词。阻,阻碍、阻隔。且,副词,暂且。长,长远、长久。 【赏析1】 这是一首写追求爱情却受阻的长诗。全诗以一位痴情女子的口吻
【题袁恭父神心精舍】山川城郭同一形,市人鸦鹊同一声。 吾身本自备万物,万物何有非吾身。 此心虚彻公则明,事至能应物能名。 君不见神心精舍袁主人,叱咤风雷呵鬼神。 注释: 1. 题袁恭父神心精舍:这是一首赞美袁恭父(作者的友人或师长)神心精舍(一座寺庙或修行场所)的诗。 2. 山川城郭同一形:指自然景色和城市建筑在外观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地方。 3. 市人鸦鹊同一声
【注释】 1. 隔江招手见高亭:隔着江岸向他招手,见到他住在高高的亭子上。 2. 来谒嵩溪听水声:来拜谒嵩溪(嵩山的支流),听水声。 3. 纵是远公今不出:即使陶渊明现在不出来。 4. 也须强起送渊明:也要强起去送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广寿长老文杰写的一首偈语诗。文杰是一位高僧,住持嵩溪寺,所以诗中以“隔江招手见高亭”来写与文杰见面的情景;“来谒嵩溪听水声”表明来此是为了拜访文杰
【注】: 1、阮籍(204~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 2、十七首:指《咏怀诗》十七首。 3、晴雨:天气变化。 4、上苍:天老爷。 5、显允:指阮籍。 【赏析】: “人生天地间,如花开春时。”这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春天里的花开放一样,充满了生机。人生短暂而美好,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 “遇晴即欣荣,遇雨还离披
注释: 南山 其三 (《诗·周南》之一) 彼美人兮,悠悠我思。 何以予之,琼瑰玉佩。 译文: 那美人啊,让我如此思念。 用什么来表达我的情感,给她赠送精美的玉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相思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思人之情,表达了自己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其中“何以予之”一句,用“琼瑰玉佩”作为表达思念之情的载体,既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寄托。这首诗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