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
【诗句】 我游钱唐时,始识种云叟。 种云江夏姿,意气倾牛斗。 小阁瞰重湖,掩映柳州柳。 数过南阳君,高居宅其右。 长身美丰标,清庙列樽卣。 堂前两槐树,薿薿叶硕茂。 清言坐竟日,炊黍剪春韭。 极称安期生,亹亹不绝口。 前年往京师,同泛具区薮。 传舍遂识君,倾盖若旧友。 舣舟垂虹侧,返照在户牖。 鲙鲤烹凫雁,张灯夜置酒。 哀弦展清商,抚节歌击缶。 间别情何长,愧乏报璚玖。 去年南阳归,往劳或恐后。
柳塘轩听雨与谢子兰同赋 我曾在江南西游,乘船经过楚江。 突然间狂风卷起暴雨,波涛汹涌如怒天。 风急雨骤,在芦洲外漂摇,篷窗边滴答作响。 就像骏马啃食枯草,激起波浪惊扰白昼睡眠。 我们向北驶向梁州和宋郊,渡河前往幽燕。 寒冬时节,雨淋湿了道路,行走缓慢无法前行。 黄昏时,我们投宿在野店中,屋内没有火种,寒气逼人。 卧榻上辗转难眠,思乡之情难以平息。 前年我流离失所,四处奔波,多次陷入困境。
楚云堂分韵得城字 霜露悴百草,风埃暗重城。 冥鸿奋羽翰,肃肃东南征。 感时增慨慷,岂不怀友生。 美人欣会面,开觞掇秋英。 燕坐适清赏,高梧含夕清。 厌厌乐未央,明河渐西倾。 诗句释义: 1. 霜露悴百草 - 霜和露使得各种草木显得凋敝,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 2. 风埃暗重城 - 秋风扬起尘埃,使得这座古城显得更加昏暗。 3. 冥鸿奋羽翰 - 大雁展翅飞翔,象征着自由和远行。 4.
芝云堂夜集分韵得相字 今夕复何夕,张燕芝云堂。 西风度江汉,仰见征鸿翔。 坐中仙释侣,学道攻文章。 飘飘鸾鹄姿,皎皎金玉相。 上客貌苍古,乃是李伯阳。 注释: - 今夕复何夕:今夜又是什么日子。 - 张燕芝云堂:在张家举办的宴会上。 - 西风:秋天的风。 - 风度江汉:秋风掠过江汉平原。 - 征鸿:远行的大雁。 - 坐中仙释侣:坐在这里的是位仙人般的僧人。 - 学道攻文章:学习道教经典
寄费舜臣印月潭三首 明代袁华诗意画卷 1. 户有读书声,门多车辙迹 - 描述家庭环境:家中常有读书之声,门外常见车马经过的痕迹。 - 寓意家庭和谐:书声与车辙交织,象征着知识与物质的交融,反映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富足与繁荣。 - 反映生活状态:通过对比读书声与车辙迹,展现了作者对这种富饶生活的向往和满意。 2. 丈夫岂长贫,一椽聊止息 - 表达人生态度:诗人认为丈夫不应长期贫困
二月十日西园对雪 译文: 二月十一日在西园观赏雪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雪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园中雪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首句“二月十一日在西园”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五句主要描写了西园中雪景的变化过程。从“遥天黯同云”开始,诗人通过对天空和云彩的描述,勾勒出一幅广阔的冬日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
次韵张贞居明静院莲社东林白莲社,明静今复建。 东林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西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历史上曾有多座寺院和道场。白莲社是佛教净土宗的信仰团体之一,以弘扬佛性、念佛为宗旨。这首诗描述了在东林寺重建白莲社的情景。 “两峰如五老”,形容东林寺周围的山峰宛如五座老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东林寺周围的自然风光。 “秀色互争献”,意味着东林寺周围的景色都非常美丽,各种美景相互辉映,竞相展现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七言律诗。全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湖光山色、云影水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寂寞虚斋静,泛览方舟乐。”首两句点出自己的居所和闲情逸致,宁静的环境让人感到愉悦。 “大堤横卧虹,飞杠高渡鹊。”第二句是说彩虹横卧在宽阔的大堤之上。第三句是说飞杠(一种竹制的桥)架设在高高的鹊桥上,暗示自己正在游赏。 “川阴云气生,水阔天光落。”第四句的意思是说:云雾缭绕的湖面
以下是《赋得泰伯庙送郑同夫归豫章》的逐句释义: 巍巍三让庙,乃在古城阿。 - 注释:巍巍,高大雄伟;三让庙,即泰伯庙,是纪念古代贤人太伯的庙宇;古城阿,指古时的城市边邑。 - 译文:高大雄伟的泰伯庙矗立在古老的城市边缘。 日月明衮裳,殿陛列雕戈。 - 注释:衮裳,古代帝王所穿华丽的礼服;殿陛,即宫殿前的台阶;雕戈,指装饰有雕刻图案的兵器。 - 译文:太阳和月亮照亮了泰伯庙
偶成绰山游,西风吹落日。 大田登禾黍,高林收枣栗。 仰羡松柏姿,俯惭蒲柳质。 石县王果崖,花雨维摩室。 白云浮茗瓯,缥囊散书帙。 抚事困诛求,拯时之经术。 纷争若蝼蚁,相持如蚌鹬。 可怜鸱吓鼠,何异裈处虱。 郊居便樵苏,野服忘巾栉。 独乐五亩园,素封千树橘。 被酒坐逃禅,铭墓亲操笔。 梦幻前后身,道悟中边蜜。 剧谈更抵掌,展席仍促膝。 煌煌斗回杓,耿耿月离毕。 水声远澎湃,竹影互蒙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