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尚鹏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陇头谁寄一枝春 - 这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思念。陇头,指山岭或高地,常被用来象征故乡或远方。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注释:陇头是地名,常用以象征远方或故乡。 - 译文:是谁在山岭高处寄给了我春天的消息? 2. 草绿江深忆故人 - 这句描绘了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草绿和江深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 - 注释:草绿
【解析】 “白头相聚浣花村,坐久浑忘苜蓿盘”:在浣花溪畔聚会,时间长久竟忘了吃苜蓿盘。 “万树秋声回落日,九天凉雨送清尊”:无数树木的秋声随着落日余晖而渐行渐远,九天之上的清凉秋雨仿佛送来了一杯清新的佳酿(尊)。 “鹊桥缥渺银河路,庭竹萧森绿雪轩”:鹊桥高悬在缥缈如梦的银河中,厅堂前那挺拔苍翠的竹子,犹如一柄柄玉绿色的伞盖,遮蔽了寒气袭人的青天。 “此日纷纷论乞巧,天工沉默总忘言”
【注释】 卜筑:在野外或乡村中盖房定居;卜,占卜。芳村:即“芳渚”,水边的小洲或小村,泛指水边小村。枕:依傍。一尊:一杯酒。 长江浴日明金佩,远树拥翠华:长江在阳光照耀下,像佩玉一样闪闪发光;远处的树木簇拥着苍翠的华表(一种装饰品),犹如翠绿色的华表簇拥着华表。 清簟疏帘高士榻,石桥流水野人家:竹席、竹帘的床是文人雅士用的,故称高士榻。石桥流水野人家:石头做的桥下流水潺潺,是乡野人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次韵谭山人登城楼寄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浮云散尽见孤峰,飒飒城头起暮风。 - 第一句描述了一个场景,浮云消散后露出孤独的山峰,城头的风也变得急促而有力。"浮云散尽"意味着天气晴朗,"孤峰"指的是山峰显得孤独突出,"飒飒城头"形容风声如马嘶般迅猛。 羡尔登楼瞻渤海,与谁骑鹤跨崆峒。 -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登高望远的向往之情
【注释】 1.百家村:指作者的家乡。 2.采新蔬:采摘新鲜的蔬菜。 3.野盘:野外的菜盘。 4.下榻:投宿。 5.移尊:移去酒器以就凉。 6.栖云侣:指隐士或高僧。 7.读易轩:指书房。 8.海内:指天下。 9.倚天弹剑:形容豪迈的气概。 【赏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首联写诗人与卢方伯同住百家村,长采新蔬荐野盘。颔联写夜雨江楼频下榻,石亭秋圃更移尊
【诗句】 1. 江梅生子芥生孙,野树临溪水绕村。 2. 常遣儿童开竹径,不因风雨掩蓬门。 3. 夜闲草屋忘悬榻,春到瓜畦喜灌园。 4. 乘兴山阴能放棹,雪晴携酒醉朝暄。 【译文】 1. 江边的梅花就像芥菜一样生长,野树依傍在溪流边,村庄被水环绕。 2. 我经常让孩子们打开通往竹林小径的路,即使风雨来袭也不会把家门遮挡。 3. 夜晚我常常躺在草屋的床上,忘记了悬挂在床边的帐篷
【注释】 次韵雨中遣闷兼七夕过从:这是作者应友人之邀,为友人的《和双台星野二兄》所作的一篇即兴诗。雨中遣闷,即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下排遣心中的郁闷。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日子。过从:交往,往来。双台:这里借指朋友。星野:这里指天上的星星。三更:深夜。南楼月:指月光洒满南面的楼阁。北海尊:指酒器。操觚:执笔。赋高轩:指写诗。东园菜根:指自家种的蔬菜。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和答题方法,然后再阅读全诗,结合标题、注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写作背景、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次韵酬苏眉山寄赠”,这是酬答诗,即作诗以答谢对方。“次韵”就是用原诗的韵脚来作诗,也就是用别人的诗句作为诗题或诗篇的内容;“酬”是回应之意,“苏眉山”是指诗人的朋友苏眉山
诗: 危楼千尺倚晴空,佳气相看正郁葱。 云尽星河光错落,夜分灯火碧玲珑。 深山草阁连阴雨,青海龙沙卷暮风。 安得太平同乐事,万方箫鼓月明中。 译文: 高高的楼阁耸立在晴朗的天际,与天空相接,显得格外壮观。 云雾散尽,银河星光错落有致,夜晚灯火闪烁,如碧玉般晶莹透亮。 深山之中的草堂被连绵的雨水笼罩,青海之滨的龙沙吹起了暮风。 何时能与天下共享太平之乐,万方之地都响起了箫鼓之音,月光如水洒满大地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眼底雷霆敢独当,侧身天地任行藏。 但令砥柱中流见,休问风涛白昼狂。 洛水正思新结社,螭头谁忆旧含香。 清忠最羡张安世,宦海何须叹渺茫。 - 眼底雷霆敢独当: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与坚定。这里的“雷霆”象征着强大而不可阻挡的力量,而诗人敢于独自承担并面对,展现了其不畏艰难的勇气。 - 侧身天地任行藏:描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随遇而安的态度。诗人不拘泥于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