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尚鹏
【注释】 1. 残年:即晚年。 2. 推毂:古代以手推车,故有双推之意。 3. 惊:使惊异;使吃惊。 4. 敝裘:破旧的皮衣。 5. 谈易:研习《易经》等经典之书。 6. 鹪鹩(jiāo liáo)栖息稳:形容人安于现状,无欲无求。 7. 意:意向。 8. 鸣:鸣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暮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注释】 ①“曾无”句:意思是没有安定的睡眠。②“寸心”句:意思是心中应该自找消遣,百忧皆可以消除。③“月落”四句:意谓月亮已落,鸡鸣声早,寒风凛冽,漏刻渐迟,华山寻访睡法,无计可寻,只好去求教于道教中的希夷大师,以求安眠之术。④“希夷”:即老子,道教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道家创始人李耳。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辗转反侧
注释: 最是青春好,其如白发新。 却怜看镜日,长忆画眉人。 莫问前生事,争夸见在身。 嫦娥有灵药,重喜结芳邻。 赏析: 这首诗通过老妇的视角,表达了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最是青春好”,直接点明了主题——青春的美好。然而,“其如白发新”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美好的青春与衰老的白发相对比,突出了青春的短暂和易逝。 第二句“却怜看镜日”,诗人通过“看镜日”这一动作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译文: 在春天来临之前的一个晚上,我们在这里招待远来的客人。 不要说交朋友晚,因为岁月漫长。 雪融化了,我们可以去沽酒买醉;天空布满了云彩,可以聚集在星堂。 春天的气息已经显现,忘记年龄的喜悦让人疯狂。 请你们留下信宿,让我们一起沉醉于满庭的芬芳。 注释: - 春前一夕宿远客:春天到来之前的一晚,我们在远方的客人下榻。 -
【注释】 ①地僻:偏僻,不热闹。柴门:用木柴和土块搭建的简陋门。绿藓:指苔藓,长满了青苔的门上。封:盖住。②鸟栖常择木:指鸟儿栖息选择树木,比喻人做事讲究原则,择善而行。③云起欲从龙:云起时想乘龙而去,意指抱负远大。④书千卷:读书很多。⑤石床秋草乱:石头铺成的床,秋天的草很乱,形容生活清苦。晞发:晒头发,这里形容悠闲自在的生活。⑥倚:靠着。长松:高耸入云的大松树。⑦“涉世”句
黄沙埋白草,新月半规前。 烽火连秦塞,胡尘拥汉川。 云横羌笛起,风急马群骞。 韩范今何在,宵衣问守边。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黄沙埋白草,新月半规前 - 注释: 描述边塞荒凉景象,黄沙掩埋了白草,而新月挂在天边,映照着边疆的苍凉。 - 译文: 荒芜的土地上覆盖着黄色的沙土,一轮孤月悬挂在天空中,照亮了这片边陲之地。 2. 烽火连秦塞,胡尘拥汉川 - 注释: 描绘边关烽火四起
江上秋阴 在江上秋日的阴霾之中,推开船篷闲适地独酌。天空似乎在扫除心中的烦闷。 树色笼寒日,江流带夕阴。 树木的颜色笼罩着寒冷的太阳,江水流动携带着傍晚的阴暗。 断霞孤鹜远,高岫乱云深。 残阳映照下一只孤独的雁儿飞去,远处群山云雾缭绕、层层叠叠。 千古知音少,何人共赏心。 历史上能懂我的人很少,还有谁与我共享这份心意呢? 译文: 江上秋日的阴霾中,我悠然自得地举杯独饮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写秋日景色。颔联写秋景中的物象。颈联写秋景中的生活情态。尾联以菜根比喻诗人的人格与志趣。 【答案】 译文: 刚进入江城傍晚,秋天的光辉能持续多久呢? 竹子高挺于霜后节,花儿在岁寒天里绽放出花枝。 古老的台阶上增添了新苔藓,苍老的藤萝缠绕着旧篱笆。 蔬菜根须仿佛还有生长的欲望,长向雨季滋润滋长。 赏析:①“乍入江城晚”,点明自己来到江城的时令,即秋季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尘掩阳关路,空劳歌渭城。 - 尘掩:尘土掩盖,形容道路被尘埃覆盖,显得黯淡无光。 - 阳关路:古关名,位于今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 - 空劳:白白地劳累,表达了徒劳无功的意思。 - 歌渭城:渭城,又作“渭滨”,指秦时咸阳附近,这里泛指离别之地。 未论霜鬓改,偏喜布裘轻。 - 未论:不考虑,不加以评论。 - 霜鬓改:比喻人的鬓发已白
【注释】 正:正是 喜:高兴。 太平日:太平年华,指国泰民安的时期。 田舍翁:乡村老汉。 焚书谢政府:指焚毁书籍表示对政府的感激之情。 长:生长,这里指开花、结果。 已任:即“任”,承受。 头颅改:指人的头被砍了。 希夷:道家的养生法。睡法:指睡眠的方法。 许谁同:可以和谁一起共度余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卢方伯写的一首七绝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太平年代的向往,对卢方伯的尊敬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