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
【注释】 黄昏戌:黄昏时分。 狂子兴功投暗室:狂子,指佛家语中的心猿,喻人之心。比喻人的妄念,或指修行的人。兴功,指修行的功夫。投暗室,指隐居修行。 假使心通无量时:假使(倘若)你的心与佛性相通,没有量的障碍,你将如何?无量,无限广大。 历劫何曾异今日:历经劫难又有何不同呢? 拟商量:打算商量一下。 转使心头黑如漆:反而使得心中如同涂上了一层黑色的涂料一般。黑如漆,形容心中的黑暗。
这首诗的标题是“十四科头 其一 菩提烦恼不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 2. 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 3. 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 4. 大道晓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 5. 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 6. 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沉生老。 7. 昔时迷日为晚,今日始觉非早。 注释: - 众生:指所有的人类。 - 不解修道:不理解修炼的道理。
这首诗的翻译和注释如下: ```plaintext 事理不二 译文:事物的道理是统一的。 心王自在翛然 译文:内心的国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法性本无十缠 译文:法性本来没有烦恼困扰。 一切无非佛事 译文: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教的教导。 何须摄念坐禅 译文:没有必要通过静坐冥想来修行。 妄想本来空寂 译文:人的妄想本来就是空虚寂灭的。 不用断除攀缘 译文:不需要消除对事物的执着。 智者无心可得
【注释】 食时辰:即吃午饭的时间。 无明:指无知,不明事理。释迦身:指释迦牟尼佛的化身。 坐卧不知元是道:坐着躺着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 只么:这般。 忙忙:匆忙的样子。 苦辛:辛苦,劳累。 认声色:指看世间万物。觅疏亲:寻找亲近的人。这里是指追求世俗亲情与友情。 他家染污人:被世俗人情所污染了。 问取:向谁询问。 虚空:佛教名词,指真空。这里指佛教所说的“真如”。 始出尘:从凡尘中脱出来。
诗句释义: 1. “人定亥,勇猛精进成懈怠。” - 注释: “人定”指的是晚上的固定时间,通常为亥时,即晚上9点到11点之间。“勇猛精进”形容勤奋努力,而“懈怠”则指松懈、懒惰。 2. “不起纤豪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 - 注释: “不起纤豪”意味着不放纵自己的小节或杂念,专心致志于学问和修行。“无相光中”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脱物象、不受外界干扰的境界。“常自在”表示始终处于自由自在的状态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宗诗,表达了佛家的思想观念和修行方法。 诗句解释: 1. 十四科头 其二 持犯不二:这是佛家的一种修行方法,意为“持戒犯戒,不二法门”。 2. 丈夫运用无碍,不为戒律所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大丈夫在修行时不会被外在的戒律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修炼。 3. 持犯本自无生,愚人被他禁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犯戒并不是坏事,反而可以让人更加坚定信念,不受外界干扰。 4.
【注释】日落酉时,虚幻的声音终归不能持久。禅宗悦意珍美的食物尚且不能享用,谁还会再去饮用那无明之酒。 没有可以抛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东西去守护,逍遥自在从来没有过。纵使你有很多闻达古今的知识,也是在痴狂的外面游走。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僧人慧能所作。此诗以“十二时颂”为题,是一首颂文,即颂扬禅理之作。全诗从时间角度展开,通过对“日入酉”、“禅悦”、“无明酒”等关键词语的巧妙运用
【注释】 丑:地支。十二辰之一,代表时间。 一颗圆珠明已久:一颗明亮的星星像珍珠一样,已经明亮很久了。比喻太阳。 内外推寻觅总无:无论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里去寻找,都没有找到。指无法找到。 境上施为浑大有:把境界上的作为都做得很有意义。 不见头,又无手:没有头,又没有手。形容一无所有,毫无作为。 世界坏时终不朽: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他依然不朽。 未了之人听一言:还没有完全结束的人,听听他说的一句话
【解析】 此诗的注释应包括: ①十二时颂:《楞严经》中说,佛在世时,有十二时颂,颂中说“夜半子时”。这里指佛教的十二时辰。 ②子:指日。 ③心住无生即生死:指佛家所说的心性本净、本不生不灭的状态。 ④生死何曾属有无:佛家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⑤用时便用没文字:指世间的一切事物都离不开因缘条件的变化,因此无法以文字来表述。 ⑥祖师言: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
【注释】 晡时申:指黄昏时分。晡,日落时分。申,申时,古代计时法,指傍晚。 不厌贫:不嫌弃贫穷。 有相本来权积聚:有相貌的人本来就会积累财富。权,临时或暂时的意思。 无形何用要安真:没有形迹的人哪里需要去追求真正的境界呢? 作净洁:修行清净。 却劳神:反而劳累心神。 认愚痴作近邻:把愚昧当作邻居,比喻亲近无知之人。 言下不求无处所,暂时唤作出家人:在说话之间不追求任何地方,暂时做一名出家人。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