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游瀑泉寺 日夕寻未遍,古木寺高低。 粉壁犹遮岭,朱楼尚隔溪。 厨窗通涧鼠,殿迹立山鸡。 更有无人处,明朝独向西。 译文: 我整天在寻找这个瀑布泉寺,却没有找到它的踪迹。我看到高高的古树,看到高低错落的寺庙,看到粉墙仍然挡住了小山,看到朱红色的楼阁还隔着小溪。我在厨房的窗户里看到了老鼠从洞中出来,我在殿前看到了山鸡在草丛中跳跃
【注释】 若过:如果经过。单于:指张司直的官职,在边地的官员。 家:家乡。 塞深无伴侣:指边塞荒凉,没有可以相依为伴的人。 路尽有平沙:指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有一片平坦的沙地。 碛(qì):沙漠。 唯逢雁:只有偶尔看到大雁。 垂老事轻车:年老体衰,只能驾着小马车赶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是全诗的总领,点明题目“送张司直入单于”,交代了送别的缘由。颔联写张司直将要赴任单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一幅画面,通过描绘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夜来花欲尽,始惜两三枝。 这句诗描述了夜晚时花朵即将凋零的景象,此时作者才意识到珍惜那些尚未完全凋零的两三枝花。这里的“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早起寻稀处,闲眠记落时。 这句诗描绘了黎明时分,作者早早起床寻找那些稀疏的花朵
《春山居》 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 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 注释: 1. 独自而来,任性而行,只愿和白云相依相伴。 2. 在深处花已经开尽了,而自己还迟迟不能入睡。 3. 在水流声和山影交织的地方,夜晚的风刮起,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这时能看见南面的山峰。 4. 每年看到南峰都那么近,但我却一直懒得再去改变位置。 赏析:
公子行 少年初拜大长秋,半醉垂鞭见列侯。 马上抱鸡三市斗,袖中携剑五陵游。 玉箫金管迎归院,锦袖红妆拥上楼。 更向院西新买宅,月波春水入门流。 注释: 1. 少年初拜大长秋:指年轻的公子刚成为朝廷的官员,初次接受朝礼。 2. 半醉垂鞭见列侯:形容年轻公子骑马时,带着几分酒意,从容不迫地向周围的诸侯致敬。 3. 马上抱鸡三市斗:在马上抱着一只大鸡,相当于三个斗(一种古代容量单位)
阴风吹动着黄色的艾草, 挽歌在秋水之间回响。 车马虽归城而停歇, 孤坟月下显得更加清冷。 译文: 阴风拂过,带着黄蒿的气息,吟唱着送别的挽歌,穿过秋日的水波荡漾。车轮滚动,载着人们的思念和哀伤回到城中,但那座孤坟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凄凉。 注释: - 阴风:指带有悲伤气氛的风。 - 黄蒿:一种植物,常用于祭祀。 - 挽歌: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用于哀悼死者或送别亲友。 - 秋水:指秋天的河流
```json { "诗句": "可惜罗衣色,看舁入水泉。", "译文": "可惜的是那罗衣的颜色,看着它被抬进水中。", "注释": "罗衣:古代妇女的衣裳,常用丝绸制成。色:色彩。舁:抬,运载。水泉:指水源,如江河、湖海等。", "赏析": "首句“可惜罗衣色”表达了对逝者衣物色彩之美的回忆和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 { "诗句": "莫愁埏道暗,烧漆得千年。",
译文 幽人的居所,究竟在何处?松树和桧木深处显得多么幽深。 西峰远望紫云,知道安期先生隐居的地方在哪里吗? 沐浴在溪水之中感到暖洋洋的,换上了新衣裳来礼敬神仙的名字。 脱下鞋子走进寂静的堂中,绕着佛像随从礼节而行。 用碧纱笼着寒灯,长长的幡旗缀满了金铃。 林下聆听僧人的法音,起坐于枯叶声中。 启奏修持律仪,天明时山鸟鸣叫。 分列站立布阵菅茅,列坐在中庭。 持斋等待撞钟的声音响起
【注释】凌霄:即紫霄。 第六峰:指紫霄宫的第六座山峰,也泛称紫霄宫。 传是十里程:相传有十里路程。 䃂壁:悬崖峭壁上的石崖。 欲下先襞衣:想下山时要先披上衣服。 路底避枯茎:路上要避开枯萎的树枝。 回途歇嵌窟:返回途中要在岩洞中歇息。 整带重冠缨:整理衣带,重新系好帽缨。 及到紫石溪:等到走到紫霄宫附近的紫石溪。 晻晻已天明:天色渐渐明亮。 渐近神仙居:渐渐接近神仙居住的地方。 桂花湿溟溟
【注释】 1. 年长始一男:年纪大了,生了一个儿子。 2. 心亦颇自娱:内心也相当满足。 3. 生来岁未周:出生时年幼。 4. 奄然却归无:突然死去。 5. 裸送不以衣:不给他衣服穿。 6. 瘗埋于中衢:埋在了大道中间。 7. 乳母抱出门:奶妈抱着孩子出门。 8. 所生亦随呼:孩子也随着叫唤。 9. 礼经不可逾:根据古礼不能超过。 10. 亲戚相问时:亲戚间互相询问时。 11. 抑悲空叹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