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鹄
秦越人的洞中之咏,这是一首描写洞中景色的诗。 【注释】 扁鹊:战国时有名的名医,姓秦,人称扁鹊,故后世有“秦越人”之称。 传是西南峰:传说扁鹊得道成仙的地方就是位于西南的一座山峰上。 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每年山下的人都能看到骑着一条白色的龙的人。 洞门黑无底,日夜唯雷风:洞穴的门黑漆漆的看不到底,日夜只有雷和风的声音。 清斋将入时,戴星兼抱松:在准备进入洞中之前,要戴上星星,抱着松树。
诗句解释 1 双辙出郭门,绵绵东西道: - “双辙”象征生命的两岔路,“出郭门”表示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未知的旅程。 - “绵绵东西道”形容道路漫长且方向不定,比喻人生的旅途充满不确定性和艰辛。 2. 送死多于生,几人得终老: - 指出死亡是人生的自然过程,比活着更常见。 - “几人得终老”表达了对长寿者的羡慕和感慨,暗示生命短暂、易逝。 3. 见此切肺肝,不如归山好: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中访道者的诗,诗人在山中寻找道长,经过曲折的山路,终于找到了一位神仙的居所。 首四句写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情景。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chèn liè),意思是说,诗人一进入山中的小路就看到了路边的树木,只有杨柳和橡树。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jī),意思是说,山中的小路十分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行走,而且路上没有石阶,只能光脚行走。 接下来四句写诗人走出树林后的景象
寄卢俨员外秋衣词 寄远空以心,心诚亦难知。 箧中有秋帛,裁作远客衣。 缝制虽女功,尺度手自持。 容貌常目中,长短不复疑。 斜缝密且坚,游客多尘缁。 意欲都无言,浣濯耐岁时。 殷勤托行人,传语慎勿遗。 别来年已老,亦闻鬓成丝。 纵然更相逢,握手唯是悲。 所寄莫复弃,愿见长相思。 注释: 1. 寄远空以心:把心里的思念寄托给远方的人。 2. 心诚亦难知:真心很难被对方理解。 3. 箧中有秋帛
江南曲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注释: 偶向江边采白蘋:偶尔走到江边采摘白色的蘋菜。偶:有时。 还随女伴赛江神:也随着女子的同伴去祭祀水神。还:也。 众中不敢分明语:在众人中间不敢明确地说。 暗掷金钱卜远人:暗中抛掷金钱占卜远方的人。暗:暗暗地
《古词三首》是唐代诗人于鹄创作的诗作,见于《全唐诗》卷三百一十中。这是一组五言古诗,展现了少女的回忆以及成长中的若干情景。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第一首: - 素丝带金地:描述一位少女在窗前用金色丝线扎制发簪,周围环境被这简单的动作染上了温馨的色彩。 - 窗间掬飞尘:窗户边,少女无意中捡起了空中飘落的尘埃。这个细节描绘了一种不经意的美好,反映出生活中的小确幸和纯真。 - 偷得凤凰钗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 戢戢乱峰里,一峰独凌天。 下看如尖高,上有十里泉。 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 悬牍到其上,乘牛耕药田。 衣食不下求,乃是云中仙。 山僧独知处,相引冲碧烟。 断崖昼昏黑,槎臬横只椽。 面壁攀石棱,养力方敢前。 累歇日已没,始到茅堂边。 见客不问谁,礼质无周旋。 醉卧枕欹树,寒坐展青毡。 折松扫藜床,秋果颜色鲜。 炼蜜敲石炭,洗澡乘瀑泉。 白犬舐客衣,惊走闻腥膻。 乃知轩冕徒
注释:这是一首送葬的挽歌。车上挂着灵幡,紫色的带子很长,青童抱着什么东西?是明月和香囊。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送葬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死者的怀念之情。诗中“送哭谁家车”、“灵幡紫带长”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送葬的场景;“青童抱何物”,暗示着死者的身份;“明月与香囊”则表达了诗人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很优秀的送葬诗
``` 花里南楼春夜寒,还如王屋上天坛。 归山不道无明月,谁共相从到晓看。 译文: 在南楼的花丛中,春天的夜晚格外寒冷,就像在王屋山上仰望天空一样高远。我独自回到故乡,心中虽有明月相伴,但无人与我共同欣赏,直到黎明时分才离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鹄的作品,描写了诗人与齐太守离别的情景。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南楼中的春夜寒冷,以及站在王屋山顶仰望天空的景象
【注释】 1.新长青丝发:新的长发。 2.哑哑言语黠:说话声音很尖刻,像在讥笑。 3.随人敲铜镜:随着人声一起敲打铜镜。 4.街头救明月:在街头救起了明月。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热爱之情。 首句“新长青丝发”,描述了一个新的生命,他的新长发象征着他的成长和变化。第二句“哑哑言语黠”则是对这个新生命的特点的描绘,他虽然年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