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星月慢
注释: 1. 蓉炷:用香炉里的香火制成的香。 2. 花冠:指花蕊,这里指的是梅花。 3. 空碧:形容天空湛蓝如洗。 4. 徙倚:悠闲地徘徊不前。 5. 铜蠡清滴:用铜制的小水勺舀水,水滴落的声音清脆悦耳。 6. 试问渡河人去, 窃药人归何日:意为询问过河之人何时回来,或者寻找偷来仙药的人何时归来。 7. 霄路迢遥:形容路途遥远。 8. 抱幽辉:抱着幽雅的光辉。 9. 中庭:院中空地,庭院中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把握感情主旨,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此词是作者在七夕节观剧有感之作,上阕写观剧情景,表现了七夕佳节的喜庆气氛;下阕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词中“何婿生辰”指的是何氏之子生日,即“何生”,指作者自己,点明题旨。“岫爽迎襟”意为山高风爽,云天相接,迎门而立
【解析】 此词是一首咏叹爱情的词。上片写别后相思之情。“露渍綦苔,烟笼屏蕊”,用典入笔,写闺中环境。下片写别后的情思。“倚清歌,顾曲何人听”,以“清歌”与“曲”作比,写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便纵有,叶寄堪题,悄流波不定”,写女子在等待爱情的同时,也感到了时光的流逝。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婉转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及无奈之情。 【答案】 译文: 露水浸湿了綦(qi )苔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名为《念奴娇·中秋》。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拜星月慢秋日雨后,饮宋子昭新泉亭,座上闻歌 这是开头的第一句,意思是在秋日雨后的夜晚,姜夔在宋子昭的新泉亭里喝酒,听到了歌声。 撩乱苔钱,差池菱叶,白板桥边秋水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苔藓被雨水打乱,菱叶在水中漂泊,白板桥边的秋水波光粼粼。 点点浮沤,溜银塘珠碎 这里的“浮沤”指的是水面上的气泡
【注释】拜星月慢: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桥仙”“喜迁莺”“锦江月”等,双调,六十字,上片六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三平韵。缺月,指月亮不完整;墙阴,指月光映照在墙上;幽香坊角,指香气飘散到街坊角落;砧声微度,指砧石击打声隐约可闻;依旧,还是;风情,这里指情态或情意;纹窗烟雾,指窗户上的花纹映入烟雾之中;如梦,像梦境一样;欹红软翠筵底(yín hóng wǎn cui yán dǐ)
拜星月慢重午,以盆榴置座,邀客同赏。和梦窗 俪叶缃丛,芳心蜡蒂,午日湘帘垂地。一梦东风,觉匆匆尘世。赋情懒,漫想、兰闺浴倦风景,酒盏流光重洗。满座平看,胜窥墙臣里。幽姿、自怯临朝砌。 春工绽强为佳辰起。秀影泫露青瓷,染荀郎香腻。记双花、笑折红裙醉。如今向、旧节闲门闭。料未数、曝锦河阳,识幽人物外。 注释: 1. 拜星月慢重午:指在重阳节这天,用盆榴(一种植物)摆成座位,邀请客人共同欣赏。 2.
烟草催黄,风蒲驻绿,几阵金飙刮面。蛩语猿啼,闹幽人庭院。漏声永、乂手瑶阶玉砌,唯有阑干倚遍。露白天高,看寒生翠幔。 注释: 1. 烟草催黄:烟草在秋天变黄。 2. 风蒲驻绿:风吹过绿色蒲苇。 3. 金飙刮面:指秋风。 4. 蛩语猿啼:蟋蟀和猿猴的叫声。 5. 漏声永:指深夜的时间很长。 6. 乂手瑶阶玉砌:形容台阶和房屋都非常华丽。 7. 只有阑干倚遍:只有靠在栏杆上才能休息。 8. 露白天高
诗句释义: 1. 泪蜡销更,吟蛩凄夜,解识闻根喧静。月子窥人,觉秋娥妆靓。 - 这里描述的是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泪蜡消更"指的是蜡烛的蜡油已经融化,而更漏声也渐渐消逝了。"吟蛩凄夜"中的"吟蛩"指蟋蟀,"凄夜"表达了夜晚的寒冷和孤独。"解识闻根喧静"意味着诗人能够感知到声音的细微差别,即使是在喧嚣中也能分辨出宁静的时刻。 2. 月子窥人,觉秋娥妆靓。 - "月子"在这里是指月亮
《拜星月慢·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写的一首送别词,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祝福和期盼。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弓月犹弯,罗衣未卷,缥缈金茎零露 - “弓月犹弯”描绘了月亮的形状像弯弓一样,“罗衣未卷”则暗示着夜幕还未完全降临。“缥缈金茎零露”形容露水如金色的茎般飘渺,给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感觉。 2. 灵琐仙踪,罨洗车凉雨 - “灵琐仙踪”指的是仙境中的痕迹
【注释】 1. 拜星月慢:词牌名。 2. 背郭诛茅,临流栽树,小筑幽栖别馆:在城郭的北面种上茅草,靠近流水的地方种上树木,建造一座小房子作为隐居的住所。 3. 夕雨朝霏,指溪山千变:傍晚时分下着细雨,早晨又起了雾,形容溪山变化万千。 4. 故人: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5. 筇枝屧步来往:拄着手杖步行。筇是竹的一种,古代文人常以之代手杖。屧,用草做成的鞋。步,步行。 6. 丹枫:红枫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