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注释】 明月:月明。 歌别:以歌告别。蒙:被蒙受,指被诗人所感。杨二子:即杨敬之、杨敬之弟杨敬之。 有月有月孤且明:有月亮的时候,它显得格外明亮。有:存在,存在的意思。 三五: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第三个字是“五”。 祝融:神话传说中的火神。前驱:前面引导。氛祲(fēn jìn):烟云。星汉:银河。 斗柄西回:北斗七星的柄指向西方。河汉横:银河横贯天空。七襄:古乐名,七声调。东注黄姑渡
喜雨 夜来闻雨声,凉风入我户。 遥知慰农望,晓起复四顾。 儿女分垄头,犁蓑亦交互。 平畴敞清野,轻阴袭玄雾。 为酿夫何如,一饱期不负。 爰瞻白云岑,翘然注深暮。 园畦雨初足,纾我抱瓮心。 累寔既已结,旧葱复成林。 良朋答嘉节,相期来远岑。 呼童具壶觞,瓜蔬集前陈。 虽无肴与馐,所辨贵适真。 愿君理徽操,和我梁甫吟。 注释: 1. 夜来闻雨声:夜幕降临后,我听到雨的声音。 2. 凉风入我户
棠花馆为方棠陵题 三衢山中棠欲丛,主人自号棠陵翁。 才名已入承明第,鲍谢诗词清更丽。 东南逸士多好贤,满种棠花开绮轩。 主人早慕赤松子,归来直向鸣珂里。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棠花的,棠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形容才德兼备的人,所以诗中的棠花也象征着这样的人才。 第一句“三衢山中棠欲丛”,描述的是棠花在三衢山中的繁茂景象,这里的棠花仿佛已经形成了一片树林。第二句“主人自号棠陵翁”
【注释】 1.寄碧涧诸旧友:指诗人写给在碧涧隐居的朋友。 2.廿年绝尘鞅:二十年来断绝了与世争利的名利缰绳。鞅,马络头,引申为名利权位。 3.养疴:养病,指隐居山林。 4.良朋:好友,指隐居山林的故交朋友。 5.亲知:知己,旧时指亲密的朋友。 6.夷则:古代五音之一,属木。 7.凉风动遥关:凉风吹过遥远的边塞。 8.晶晶:明亮的样子。 9.湛湛:清澈的样子。 10.呼童理篙楫,驾言溯洄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谒大忠祠》。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大忠祠”这个主题,通过对祠内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忠祠的敬仰之情。 “不识大忠祠,偶约城南侣。”这两句描述了作者第一次来到大忠祠时的情景。他初来乍到,对大忠祠并不熟悉,但却在这里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的“南”指代南方,暗喻了南方的友人。 “怀贤一相访,晴旻敞高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忠祠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送伦白山内翰》。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陟彼北顾楼,遥望燕台城。 亭亭入云端,阊阖夹层扃。 极枢亘南北,分野隔杳冥。 念子昔年少,词垣著奇英。 待诏趋内庭,出入供承明。 丈夫志四海,岂为林壑盟。 征雁背人翔,孤鸣索其朋。 明德期不爽,离思奚足形。 ``` 诗句注释与赏析 陟彼北顾楼 登上高楼向北眺望。 关键词: 陟、北顾楼 遥望燕台城
新晴过双鱼楼二首 登高望平野,阡陌参差间。 我田日已长,足迹与俱迁。 饥馑旬岁内,一饱何所须? 灌园养疏拙,代耕非所希。 展书暇且读,古人良谋在。 孺子歌伐檀,渊明赋归来。 前贤炳修业,翛然释我忧。 注释 1. “登高望平野”:形容登上高处可以俯瞰广阔的原野。 2. “阡陌参差间”:阡陌指田间小路,参差表示交错复杂。形容田野中的小路纵横交织,参差不齐地延伸着。 3. “我田日已长”
白沙起溟海,甘泉达其流。 白沙:指隐士张志忠的隐居地;溟海:大海。张志忠隐居在福建闽南地区(当时称“闽”)。 甘泉:甘甜的泉水,比喻清净的修行之地。 灵光䇄东南,后哲多所收。 灵光:佛家语,指佛教的真谛和法相;东南:指南方。此句说南方有佛法的真谛和法相,后代有许多学者研究过它。 为道如饥渴,岂惮路途悠。 为道:修行之道;饥渴:饥饿和口渴;路途悠:道路遥远。此句说追求修行之道就像饥饿和口渴一样迫切
【注】:玄云散碧昊,稀星尚纵横。仆夫整巾车,驾言渡回峰。曙色荫高林,群动起鸣禽。园子有好怀,导我舒聎登。芙蕖秀芳姿,橘柚盈繁阴。旬日滞所整,畦畹无颓容。乃知雨师意,因之谢丰隆。断渚无来使,环山多旧朋。一樽且独对,焉测否与通。 【译文】: 玄云散开碧蓝的昊穹,稀稀拉拉星星还在空中横纵。 仆人整理着衣帽准备乘车,驾车渡过回峰向着前方。 曙光照耀着高大的树林,各种动物纷纷醒来叫唤。
【注释】 1. 觉山:这里指觉山道长,即觉山洪道。 2. 生何幸:多么幸运啊! 3. 程朱:即程颐和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4. 慧悟既成性,进修倍精强:智慧的领悟已经成熟,修行更加精进有力。 5. 源流溯有自,孕毓乃其常:源头和流向都有自己明确的来源,孕育和养育也是常态。 6. 圣贤千载寄,岂在山与江:圣贤的存在千年来寄托在山川之间,难道只有山水? 7. 人心迥代禅,旷世遥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