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望平野,阡陌纷参差。
我稼日已长,我迹日与俱。
旬岁歉饥馑,一饱夫奚求。
灌园养疏拙,代耕非所希。
展书暇且读,古人有良谋。
孺子歌伐檀,渊明赋归来。
二君炳前修,翛然舒我忧。
鹪鹩隐榆枋,蔚岑相为期。
虽无鹏鹄翔,可以远网罗。

新晴过双鱼楼二首

登高望平野,阡陌参差间。
我田日已长,足迹与俱迁。
饥馑旬岁内,一饱何所须?
灌园养疏拙,代耕非所希。
展书暇且读,古人良谋在。
孺子歌伐檀,渊明赋归来。
前贤炳修业,翛然释我忧。

注释

  1. “登高望平野”:形容登上高处可以俯瞰广阔的原野。
  2. “阡陌参差间”:阡陌指田间小路,参差表示交错复杂。形容田野中的小路纵横交织,参差不齐地延伸着。
  3. “我田日已长”:田地已经长得很高了。
  4. “足迹与俱迁”:我的足迹也跟随着田地的增高而迁移。
  5. “虽有饥馑旬岁内”:虽然经历了十年的饥荒。
  6. “何所须?一饱何所须?”:有什么需要呢?一顿饱食又有何不可呢?
  7. “灌园养疏拙,代耕非所希”:通过耕种来维持生活,不是我所期待的事。
  8. “展书暇且读,古人良谋在”:空闲时读书,古人的智慧和策略就在眼前。
  9. “孺子歌伐檀,渊明赋归来”:儿童唱《伐檀》,陶潜写《归去来》。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0. “前贤炳修业,翛然释我忧”:前贤们建立了伟大的功业,使我心中的忧虑自然消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丰收的季节里,站在双鱼楼上远眺平野,看到自己的田地已经长得很高了,同时他的足迹也随着田地的增高而迁移。他感慨于尽管经历了十年的饥荒但依然能够有一顿饱食,因此感到满足。他表达了对耕种的厌倦,认为这不是他所期待的生活。他渴望通过阅读古人的智慧来获得启示,并从儿童的歌声中听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他以赞美前贤建树、使自己内心的担忧得以释放作结。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烦恼、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情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