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大忠祠,偶约城南侣。
怀贤一相访,晴旻敞高树。
断岸通寒潮,飞甍肃华宇。
忆读厓门志,因之揽双屿。
陆海翻鲸波,赵宋失其驭。
错落晨中星,飘泊风前絮。
荒碑不可觅,父老犹能语。
孤臣尚俎豆,敌国已非据。
丹扉驻黯云,灵旗带悲雨。
君看正气堂,千载谁为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谒大忠祠》。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大忠祠”这个主题,通过对祠内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忠祠的敬仰之情。
“不识大忠祠,偶约城南侣。”这两句描述了作者第一次来到大忠祠时的情景。他初来乍到,对大忠祠并不熟悉,但却在这里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的“南”指代南方,暗喻了南方的友人。
“怀贤一相访,晴旻敞高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忠祠的所见所感。他怀揣着对贤者的敬仰之心来到这里,发现这里有着宽广的天空下耸立的高树。这里的“一相访”指的是贤者来访,而“晴旻”则是晴朗的天空下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感觉。
“断岸通寒潮,飞甍肃华宇。”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忠祠的环境。断壁残垣之间,寒潮涌动,飞檐翘角之下,庄重而肃穆的氛围弥漫开来。这里的“飞甍”指的是飞檐翘角的屋顶,而“肃华宇”则形容了这种庄重而庄严的气氛。
“忆读厓门志,因之揽双屿。”这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回忆起了曾经读到过关于厓门的故事,于是便开始欣赏起周围的景色。这里的“览双屿”指的是欣赏周围美丽的山峦。
接下来的句子中,“孤臣尚俎豆,敌国已非据。”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作为一位忠诚的大臣,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敌人所统治的国家感到悲痛。这里的“俎豆”指的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器具,而“敌国已非据”则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
“丹扉驻黯云,灵旗带悲雨。”这两句则描绘了大忠祠内的景致。门前的丹砂之门静静地伫立着,上面还挂着一面旗帜,上面飘荡着悲伤的雨滴。这里的“黯云”和“悲雨”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忧愁。
这首诗以大忠祠为背景,通过对祠内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诗歌中还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