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注释: 1. 弃官江上肯归耕,几亩城中喜自营。 2. 结宇故栽芳树满,看山不断白云生。 3. 身裁鹤氅称居士,家本龙门远俗情。 4. 为扫落花名蒋径,春来吾忝众宾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饮酒时写的,描绘了他在园中与朋友们一起欣赏美景的情景。 第一句“弃官江上肯归耕,几亩城中喜自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辞去官职后选择在江上游历,享受农耕的乐趣
【注释】 杨参仁甫:即杨绘,字仁甫,号东山居士,宋代诗人。东麓亭:在杭州西湖孤山西麓,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在此建有“东坡亭”。此亭因苏轼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宋·杨绘在友人的邀请下来到孤山,登上东麓亭而写的一首七绝。 首联:“幽栖半岭白云生,曲磴随岩碧蔓萦”。描绘了作者登高望远,欣赏风景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颔联:“阁上晴光连御柳,城中流水带山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江京兆景熙赴京》。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赫赫都门坐镇来,三年为政不凡才。 - 注释:显赫的都门,意味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责任;坐镇,即担任要职,治理地方或国家。 - 译文:您在显赫的京城中担任要职,治理政务三年,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2. 能令江上风涛郁,复道人间夜户开。 - 注释:风涛,指江上的风浪;郁,积聚、聚集。 - 译文:您能让江上的风浪积聚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通过逐句翻译,把握诗歌内容。“佛手岩岩近颠仙碑亭”意思是:佛手岩高耸在山巅,接近仙人的墓碑亭子。“佛手岩”,即佛手山。“佛手岩”是诗人登山游览时看到的一个地名。“近颠”,接近山峰。“颠”,指峰顶,山巅。“仙碑”指仙人的墓碑亭子,是诗人登山途中所见的一处风景点。“碑亭”,即碑亭山。“再过”指经过。“峰势抱千回”意思是:峰峦起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将“将发乡园效唐初体,佳气指神京”等五句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翻译时要注意诗句的大意和重点词语,如“邦人饯有行”“诏从天汉落”“泪逐露秋倾”等。同时要注意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如第一句中的“佳气”指的是京城的神韵,“神京”则是指京城长安;第二句中的“邦人饯有行”
南都清明 群山环绕着郭外的大地,大江奔流不息。 皇帝的行宫在金陵,那里有浩荡的大江和广阔的平原。 帝里歌舞钟声到处回荡,人家门前垂柳倒映着门庭。 微风中竹树摇曳晴日,薄暮时楼船散落在水洲上。 莫说花开了就会落去,曾相舞劝百杯休
【注释】秋怀:秋天的感怀。耿耿忧难歇:忧虑重重,难以平息。弥自怜:更加感到凄凉。云深疲去雁,露冷咽鸣蝉:大雁飞往远方,蝉在露水中悲鸣。薄命贫仍病:命运多舛,贫穷而身体患病。疏心悔更愆:心里悔恨当初没有遵循圣贤教诲。无闻圣所戒,而我已兹年:没有听到过圣人所说的戒惧之言,自己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纪了。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与哀叹的诗。诗人在秋风萧瑟、露寒蝉噤的季节里,深感人生苦短,时不我待
晚投盐山县 注解: 1. 晚投:傍晚时投宿。 2. 盐山:位于今江苏盐城,因地势低平,常受风沙侵蚀,故名盐山。 3. 县:古时称州、府以下的行政区域为县。 4. 一何:多么,怎么。 5. 难:艰难困苦。 6. 迎曛(xūn)尚据鞍:夕阳西下,还在骑在马上。 7. 林应:树林里应有。 8. 千鸟宿:成千上万只鸟栖息。 9. 天已:天空已经。 10. 万星寒:无数星星闪烁的夜晚。 11.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鹭行趋命日,蝉翼耸身时。 - 注释:鹭鸟在清晨飞向天空,如同人们早晨起来准备一天的工作。蝉的翅膀振动时,仿佛是在表达它对生命的渴望和不舍。 - 赏析:诗人以“鹭行”和“蝉翼”为喻,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中生灵的忙碌与生命的短暂。 2. 树落千山色,风生万壑悲。 - 注释:树叶纷纷落下,覆盖了山峦的颜色;秋风呼啸,吹动着峡谷,发出悲伤的声响。 - 赏析
【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退隐田园后所作,表达了他退居田园后的闲适之情。“禫服怜残息”,指作者在服丧期满后,穿上祭服,怜悯那些年老体弱、生活艰难的人。“闲园学种蔬。”闲居的园地,学习种菜。“饥餐惟赤米,缓步有清渠。”吃饭只吃粗粮,散步时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谷口稀人访”:在山谷口,很少有人来访问。“萝轩澹自居”:在松萝覆盖的轩廊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方知栖遁者,不惜谢公车。”才知道像陶渊明这样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