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朴
【注释】 1. 大麦谣:指大麦丰收的歌谣。 2. 谷中之粗惟大麦,老农岁饥如玉粒:谷物中只有大麦,农民年景饥荒如同珍贵的玉粒。 3. 何意天将绝人食,十亩不得收一石:怎么料想上天要断绝人们的粮食,十亩地里收不满一石米。 4. 陈红无钱充贵籴,三日不饭无气力:连买高价粮的本钱都没有。三天没有饭吃就失去了力气。 5. 母妻嗷嗷儿女泣,旱苗不雨生蟊螣:母亲妻子哭叫,孩子哭泣,旱地里的庄稼被虫害了。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画石梁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谷芳上人创二石桥谢以画并题 这句描述了石桥的创造者,谷芳上人。他创建了两座石桥,并向诗题赠了画作。 2. 村径两徒杠,津岐赖相接 描绘了村间的道路,两边用木桩支撑着。这些木桩被称为“徒杠”,它们使得道路在交通要道之间连接起来。 3. 岁久木尽摧,来往多病涉 随着时间的流逝,木制的桥桩逐渐被毁坏
悼孙太初 太白山人谪仙李,气节风流无乃似。 拄颊香炉瀑外烟,翻身采石矶头水。 一从骑鲸飞上天,复来人间今几年。 来无定踪去无迹,只有丽句人间传。 这首诗是李白对孙太初的悼念之作。诗中描绘了孙太初的才华横溢和不为人知的寂寞,以及他死后人们只能在诗词中寻找他的身影。 译文: 太白山人谪仙李,气节风流无乃似。 拄颊香炉瀑外烟,翻身采石矶头水。 一从骑鲸飞上天,复来人间今几年。 来无定踪去无迹
《寒食行》 解析诗中意境与情感,赏析诗句之美 1. 诗词原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新封的王侯之家。 2. 诗词注释 - 暮春:春季的傍晚时分。 - 长安城:指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柳絮飞舞、落红无数:描写了春天景色的美丽与凄凉。 -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或二天。古人为了纪念介之推而禁火冷食。
醉闲卷 富翁买田过千亩,日日匆忙不饮酒。 贫老无钱囊橐艰,日日饮酒醉且闲。 富翁回首问贫老,酒尽囊空奈何好。 贫老答曰翁不知,树上好花开几时。 儿孙各有儿孙计,死抱黄金将付谁。 译文: 富贵人家拥有上千亩田地,他们每日忙碌不饮酒。 贫穷的老人没钱囊,只能每天喝酒沉醉在悠闲中。 富贵人家回头看着贫穷的老人,发现他已喝得烂醉如泥。 贫穷老人回答富贵人家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好的时机。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残酷压迫和剥削的诗。 “四十卖妇谣”:这首诗的题目是四十卖妇谣,所以开头就是四十个字的诗句。 东家少妇价万钱,西家大妇五六千。 东家的少妇要卖一万钱,西边的大妇卖五六千。 痴儿肚肠铁石坚,妇人性命徒苟延。 这孩子真是铁打的肚肠,妇女们的生命就这样白白地拖延着。 不关恩爱无因缘,又非两情相弃捐。 这不是为了爱情,也不是为了抛弃对方。 灶前数日无火烟,腹中饿病何由痊。
注释: 衡山先生,即张九龄,玉堂客,指他任中书令期间的官职。援笔,用毛笔书写。青琅玕,指青翠的竹子。萧萧、瘦干、疏疏,都是形容竹子的形容词,萧萧,形容竹叶摇曳,瘦干、疏疏,形容竹枝瘦长。疑有清风六月寒,形容竹子在夏天也能保持清凉的感觉。 赏析: 这首《题文衡山竹》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衡山先生的文采和才华,以及他对竹子的喜爱。 首联“衡山先生玉堂客,援笔戏写青琅玕”
上巳同友辈村郊行乐 三月三日,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人们纷纷出城郊游。风和日暖,天气晴朗,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衔泥补巢旧家燕,隔水唤春何处莺? 燕子带着春天的气息飞回巢中,黄莺则在远处的树林中欢快地歌唱。它们似乎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呼,也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已经到来。 垆头小姫酒正熟,道傍古坟人自耕。 在一个小酒馆里,美酒已经准备好了。路边的古坟旁,有人在辛勤耕作。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苦
这首诗是沈列女写给她的丈夫的情书,表达了她对他的忠诚和牺牲。以下是逐句释义和翻译: 1. 君不见桃李花,随风飘宕落谁家? - 此句用桃李花比喻她的丈夫,表示他的离去像风中的花一样飘渺不定,不知去向何方。 2. 又不见君子竹,叶叶冰霜守寒绿。 - 这句用竹子来比喻她的丈夫,强调他就像竹子一样坚韧,即使在严寒中也保持翠绿。 3. 忠臣许身能殉国,列女许身心不惑。 -
巢鹊篇 野鹊共林樾,安巢异枝柯。 口衔寒木樵,缠绵缉藤萝。 物情溺便利,奈此欺罔何。 心怀用力少,意谓成功多。 瞰亡乃相窃,往来递经过。 东巢不得成,西鹊徒奔波。 辛苦旬日馀,两树无完窠。 触物感我情,叹息成蹉跎。 世人好攘夺,利欲争纷拿。 灭公以私心,自足靡有他。 楚汉割鸿沟,讵能息干戈。 三国定鼎足,未必安山河。 终焉一抔土,蔓草埋岩阿。 何如顺事天,勿伤同类和。 注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