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玉
金陵别陈髯公 双鸿泊故林,弋者忽言慕。 惊飞来远天,栖迟汉阳树。 缯缴稍疏脱,饮啄方为故。 拟此暂闲适,悠悠狎烟渚。 注释:在故林停歇的双鸿被忽然飞来的弋人所吸引。 薰风自南来,又尔振其羽。 江烟半入吴,水色犹连楚。 中道各言迈,羽翼乖其处。 我破燕山云,子披钱塘雾。 注释:南风带着薰香而来,使双鸿振翅高飞。江上的烟雾一半进入了吴地,水色依然连着楚地。我们各自在路上前进
【注释】 白门:泛指南京。行:沿江而行。青溪:指长江支流的青弋江。三山:即钟山,在南京西南。理:整理,收拾。兰楫:用兰草装饰的船桨。霜叶:指秋季的树叶。帆度:借代长江。棹:船桨。蒹葭:一种植物,这里指江边。琼枝:美玉。瑶草:美玉制成的草药。相期:相约。良晤:美好的会面。蕙草歇:比喻蕙兰凋零。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金陵(今南京)时写的,写他舟中望见三山的情景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慨。 首联“栖迟白门下
云净天空朔气寒,举头何处是长安。 那堪几点孤臣泪,洒向枫林带血看。 诗句释义与赏析 - “云净天空朔气寒”:这句描绘了一幅北国边塞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面对寒冷天气的孤独感受。这里的“朔气”指的是北方特有的冷冽气息,而“寒”则传达了天气的严寒。通过使用“云净天空”,诗人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心灵上的净化和宁静。 - “举头何处是长安”
【注释】 痛悼:哀悼,惋惜。先茔:墓地的别称,这里指祖坟。庐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的家。一炬灰:指火葬后留下的一点灰烬。蒿莱:野蒿、荒草,这里泛指田野。西风:秋风。夜台:指坟墓,也指阴间。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父的诗。开头四句写丧事的凄凉和悲痛,“痛悼”是全诗的感情基调。首联写父亲逝世后的惨状,“痛悼”二字是感情的核心。“庐室空余一炬灰”,用白描手法写火葬的情景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鸳鸯戏清池,两两常相倚”:描述了一对鸳鸯在清澈的水中嬉戏的场景。鸳鸯是水鸟,常在水中游弋或栖息。此处“相倚”表达了它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和互相依赖的关系。 2. “羽翼临当乖,风波中道起”:这里指的是鸳鸯即将分离,因为暴风雨来临,它们不得不分开。这句话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3. “相对尚难知,何况万馀里”:虽然鸳鸯曾经在一起,但它们现在却要面对分离的现实
偶闻童仆夜语 不达时情数蠢奴,犹思家业苦嗟吁。 此身已置存亡外,宁计田芜与地芜。 注释: 偶闻:偶尔听到。 不达:不明白。 时情:当时的情况。 数:多次。 蠢:愚笨拙钝的样子。 犹思:依然思念。 嗟吁:叹息声。 此身:自己的身体。 存亡:生与死。 外:之外。 宁:怎么。 计:考虑。 译文: 偶然听到仆人们夜晚的私语, 不明白时政人情反复无常,愚蠢笨拙的奴仆们, 依然思念着自家的事业,叹息声连连。
诗句释义 - 缥缈疏林在隔山:描述远山之中,稀疏的树林若隐若现。 - 数声鸡犬白云间:几声鸡鸣和犬吠的声音飘荡在白云之间,显得十分宁静。 - 潆洄一带寒溪浅:一条曲折流淌的冷溪,两岸景色幽深。 - 疑是秦人避此间:这景象让人联想到秦地的人可能在此隐居。 译文 遥远的群山之中,稀疏的树林若隐若现;几个声音从天边传来,仿佛来自白云之间。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似乎引领着我们深入未知的幽静之地
【解析】 题干是“途中八绝,先注后析”。这是考查诗歌鉴赏的一道题目。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中各句的含义,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此题注意理解诗意,然后结合注释作答。本首诗是诗人路过陈太史家时有感而发的。大意是说:“高洁的节操曾有几人能够做到呢?朝廷上的纲纪已经动摇很久了。只有那位南归的陈太史,他的诗文和节操都留了下来。” 【答案】 译文: 高洁的节操曾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鉴赏古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将发”的意思是即将出发,这里指诗人将要离去。“东泊西飘寄一身”“头空带楚冠尘”是说诗人像飘流四方的落叶一样,身不由己,被贬谪到遥远的岭南。“千秋独有文夫子”,意思是说在千秋万世之中,只有孔子一人能够与文天祥相提并论。“同笑迎降卖国人”的意思是说当元军攻下南宋都城临安后,一些投降派官员也纷纷投靠元朝
【注释】: 娇姬:美女。弦:琵琶的弦。风流:风度翩翩,举止潇洒。泛指游历或交游。太湖船:泛指游湖。神京:京城,这里指京都。西风:秋风。忆往年:回忆过去。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在一次游览太湖时所作,抒发了作者在太湖边与昔日美人幽会的感伤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而内敛,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享受。 首句“灯下娇姬月下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在灯光下,一位美丽的女子弹奏着琵琶